搜索
首页 《读苏子瞻韩干马图诗》 骐骥乏食肉常臞,韩生不写瘦马驹。

骐骥乏食肉常臞,韩生不写瘦马驹。

意思:骏马缺乏肌肉常瘦,韩国学生不写瘦马驹。

出自作者[宋]张耒的《读苏子瞻韩干马图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韩干马的赞美诗,通过描绘韩干马的独特形态和品质,表达了对韩干这位画家的敬意和对马这种动物的热爱。 首先,诗中提到了韩干马常常被描绘得过于肥大,肉中藏骨,这是韩干马的一种独特形态。这种形态被视为一种奇特的美,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肉体的美,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美。这种精神美体现在马的坚韧、耐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上。 其次,诗中提到了开元年间有一位善于牧马的臣子,他养育了大量的马匹,这些马匹虽然数量众多,但从未使用过它们的力量,因此它们一直保持着健康的肉体状态。这种养马的方式也被韩干所采用,他的马匹虽然看起来很肥大,但实际上充满了力量和耐力。 接着,诗中又提到了韩干画的马匹可能没有完全达到这种理想的状态,但他的技巧已经非常高超了。这表明韩干在画马方面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仍然有所不足。 最后,诗中还提到了骐骥的困境,它们常常因为缺乏食物而消瘦,但它们仍然保持着高贵的品质和内在的力量。然而,在韩干的画中,这些骏马却显得过于瘦弱,没有表现出它们应有的精神风貌。因此,诗人呼吁人们为骏马绘制一幅真实的画像,而不是让它们像普通的马匹一样饱食青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赞美韩干马的独特形态和品质,表达了对韩干这位画家的敬意和对马这种动物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呼吁人们关注骏马的困境,为它们绘制真实的画像,让它们能够展现出应有的精神风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我虽不见韩干马,一读公诗如见者。
韩生画马常苦肥,肉中藏骨以为奇。
开元有臣善司牧,四十万匹屯山谷。
养之罕用食之丰,力不曾施空长肉。
韩生图像无乃然,我谓韩生巧未全,君不见昔时骐骥人未得,饥守盐车惟有骨。
昂藏不受尘土侵,伯乐未来空伫立。
骐骥乏食肉常臞,韩生不写瘦马驹。
谁能为骥传之图,不如凡马饱青刍。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关键词解释

  • 骐骥

    读音:qí jì

    繁体字:騏驥

    英语:fine horse; steed

    意思:(骐骥,骐骥)

     1.骏马。
      ▶《楚辞•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马驹

    读音:mǎ jū

    繁体字:馬駒

    英语:foal

    意思:(马驹,马驹)

     1.幼小的马;少壮的马。
      ▶宋·苏轼《尘外亭》诗:“马驹独何疑,岂堕山鬼计。”
      ▶明·宋应

  • 食肉

    读音:shí ròu

    繁体字:食肉

    意思:
     1.吃鸟兽的肉。
      ▶《礼记•曲礼上》:“父母有疾……食肉不至变味,饮酒不至变貌。”
     
     2.专指吃荤食。
      ▶唐·韩愈《顺宗实录五》:“二十

  • 乏食

    读音:fá shí

    繁体字:乏食

    意思:食用不足。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遂围汉王。”
      ▶《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自蓟东南驰,至饶阳,官属皆乏食。”
      ▶宋·苏轼《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