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诗一首》 稍通溪上路,不碍屋头山。

稍通溪上路,不碍屋头山。

意思:稍通溪上路,无障碍房头山。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诗一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种竹五七个,结茅三两间》描绘了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诗人在自己的小院子里种下了竹子,建造了一座小屋,过着宁静而自然的生活。 “种竹五七个,结茅三两间”,诗人用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了一幅田园风光图,寥寥几笔,却生动传神。竹子象征着坚韧和清雅,与茅屋相映成趣,给人一种朴素而自然的感觉。 “稍通溪上路,不碍屋头山”,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住所周围的自然环境,小路通向溪水,屋头有山峦相依,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和谐的氛围。 “黄叶水去住,白云风往还”,这两句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想象,将自然景物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黄叶飘落,流水不息,白云随风飘荡,这些自然景象象征着生命的流转和无常,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生涯只此是,道者少机关”,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他认为自己的生活已经足够美好,不需要去追求更多的东西。这种简单而自然的生活方式,正是道家所追求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简单朴素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思考。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种竹五七个,结茅三两间。
稍通溪上路,不碍屋头山。
黄叶水去住,白云风往还。
生涯只此是,道者少机关。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不碍

    读音:bù ài

    繁体字:不礙

    意思:(不碍,不碍)
    无妨碍;没关系。
      ▶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贫道铸者泥钱,不曾用铜,似不碍法令。”
      ▶《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事体却不小,幸喜还不碍。”

  • 上路

    读音:shàng lù

    繁体字:上路

    短语:出发

    英语:start off

    意思:I

     1.大路;通衢。
       ▶《汉书•枚乘传》:“游曲臺,临上路,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