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别陈侍郎应求知泉州》 我亦携家缘送客,谁能扫地自焚香。

我亦携家缘送客,谁能扫地自焚香。

意思:我也带着家人缘送客人,谁能彻底地从烧香。

出自作者[宋]林光朝的《送别陈侍郎应求知泉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刺桐乡》,作者通过描绘刺桐乡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先,诗的第一句“百片牙旗水面长”,形象地描绘了刺桐乡的景象,如同百片牙旗漂浮在水面上的壮观场景,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句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刺桐乡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第二句“蔡邕题在刺桐乡”,提到了蔡邕这位历史人物,暗示了刺桐乡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蔡邕是东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题词或许是刺桐乡的标志性文物,也象征着故乡的文化传承。 接下来的两句“十年杯酒开云榭,一样官衔过洛阳”,描述了诗人对故乡和官场的感慨。十年间,诗人与友人在云榭中饮酒,感慨时光流逝。而那些曾经相同的官衔,如今在洛阳也有人走过,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无情。 第五、六句“我亦携家缘送客,谁能扫地自焚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带着家人送别友人,却不知道谁能像自己一样,独自扫地焚香,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最后两句“野桥冲腊寒梅白,莫要登临忆侍郎”,描绘了刺桐乡的冬季景象,野桥上的腊梅白得耀眼,提醒人们不要只顾着登临忆侍郎而错过了欣赏腊梅的机会。这句诗寓意着人生短暂,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刺桐乡的描绘和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悟。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使得诗歌具有深远的哲理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百片牙旗水面长,蔡邕题在刺桐乡。
十年杯酒开云榭,一样官衔过洛阳。
我亦携家缘送客,谁能扫地自焚香。
野桥冲腊寒梅白,莫要登临忆侍郎。

关键词解释

  • 家缘

    读音:jiā yuán

    繁体字:家緣

    意思:(家缘,家缘)

     1.家业;家产。
      ▶唐·吕岩《沁园春》词之二:“限到头来,不论贫富,着甚千忙日夜忧,劝年少,把家缘弃了,海上来游。”
      ▶金·董解元

  • 送客

    解释

    送客 sòngkè

    [see a visitor out] 为客人送行

    读音:sòng kè

  • 自焚

    读音:zì fén

    繁体字:自焚

    英语:self-immolation

    意思:
     1.自己把自己烧死。
      ▶《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后汉书

  • 焚香

    读音:fén xiāng

    繁体字:焚香

    英语:cense

    意思:
     1.点燃檀香等香料。
      ▶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属车酾酒,复道焚香。”
      ▶宋·王谠《唐语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