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倪云林画赠因师》 欲认莓苔迹,相寻行道僧。

欲认莓苔迹,相寻行道僧。

意思:想认莓苔迹,不断行道僧。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题倪云林画赠因师》

全文赏析

这首诗《含晖峰下路,树石尽垂藤。欲认莓苔迹,相寻行道僧》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诗。它通过描述含晖峰下的小路,以及路边的树石和苔藓,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行走僧人的敬仰之情。 首句“含晖峰下路,树石尽垂藤”描绘了含晖峰下的小路,路边的树木和石头都长满了藤蔓,垂挂在上面。这一句通过视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小路的自然景色,同时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时间的沉淀。 “欲认莓苔迹,相寻行道僧”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宗教的向往和敬仰之情。诗人想要认出路上的苔藓痕迹,是因为苔藓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是岁月的见证者。而“相寻行道僧”则表达了诗人对修行僧人的敬仰之情,他希望能够跟随僧人行走在这条小路上,感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宗教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岁月,感受自然和内心的平静,追求内心的安宁和智慧。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也让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含晖峰下路,树石尽垂藤。
欲认莓苔迹,相寻行道僧。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行道

    读音:háng dào

    繁体字:行道

    英语:profession

    意思:I

     1.道路。
       ▶《诗•大雅•绵》:“柞棫拔矣,行道兑矣。”
       ▶俞樾《群经平议•毛诗

  • 莓苔

    读音:méi tái

    繁体字:莓苔

    意思:青苔。
      ▶晋·孙绰《游天臺山赋》:“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
      ▶宋·苏舜钦《寄守坚觉初二僧》诗:“松下莓苔石,何年重访寻。”
      ▶明·李瀚《光孝寺访唐佛

  • 迹相

    读音:jì xiāng

    繁体字:跡相

    解释:1.见\"迹象\"。

    造句:

  • 道僧

    读音:dào sēng

    繁体字:道僧

    意思:出家人。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帝王都会二》:“时有獃道僧者,状不慧而巧发奇中。甲寅春,召见重华,道僧曰:‘今日六月也,好大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