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相和歌辞·董逃行》 洛阳城头火曈曈,乱兵烧我天子宫。

洛阳城头火曈曈,乱兵烧我天子宫。

意思:洛阳头火翛翛,乱兵焚烧我天子的宫殿。

出自作者[唐]张籍的《相和歌辞·董逃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洛阳城头火曈曈,乱兵烧我天子宫》是一首描绘战争对城市和皇宫的破坏,以及人民在战争中的苦难的诗。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坚韧。 首先,诗的开头描绘了洛阳城头火光四起的情景,这象征着战争的爆发。接着,诗人转向了被战火波及的皇宫,描述了宫殿被烧毁的惨状。这种对皇宫的描绘,不仅揭示了战争的破坏力,也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然后,诗人转向了诗篇的主体部分,描述了人们在战争中的苦难和无助。他们将老弱妇孺藏在了深山之中,以躲避战火的威胁。他们以重岩为屋,以橡子为食,这种简陋的生活条件反映了他们的艰难处境。同时,诗人也描绘了男人们夜以继日地外出探听战况,显示了他们的勇敢和担当。 诗的结尾部分,诗人通过描述听说军队还在掠夺百姓,以及人们回不了故乡的情景,进一步深化了战争的残酷性。最后,以“董逃行,汉家几时重太平”结尾,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社会稳定的期盼。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展现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严重影响,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坚韧和勇敢。诗人的描绘深入人心,使人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洛阳城头火曈曈,乱兵烧我天子宫。
宫城南面有深山,尽将老幼藏其间。
重岩为屋橡为食,丁男夜行候消息。
闻道官军犹掠人,旧里如今归未得。
董逃行,汉家几时重太平。
作者介绍 皮日休简介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关键词解释

  • 乱兵

    读音:luàn bīng

    繁体字:亂兵

    英语:mutinous soldiers

    意思:(乱兵,乱兵)

     1.叛乱。
      ▶《国语•晋语八》:“自穆侯以至于今,乱兵不辍。”

  • 洛阳

    读音:luò yáng

    繁体字:洛陽

    英语:loyang

    意思:(洛阳,洛阳)
    牡丹的别称。因唐·宋时洛阳盛产牡丹,故称。
      ▶明徐渭《牡丹赋》:“何名花之盛美,称洛阳为无双,东青州而南

  • 城头

    读音:chéng tóu

    繁体字:城頭

    意思:(城头,城头)
    城墻上。
      ▶唐·王昌龄《出塞》诗之二:“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元·萨都剌《高邮城晓望》诗:“城上高楼城下湖,城头画角晓呜呜。

  • 子宫

    读音:zǐ gōng

    繁体字:子宮

    短语:阴囊 会阴 卵巢 龟头

    英语:uterus

    意思:(子宫,子宫)
    人或动物雌性生殖器官的一部分。卵子受精后,在子宫内发育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