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 溪行仍水宿,夜坐散秋天。

溪行仍水宿,夜坐散秋天。

意思:溪行仍然水过夜,夜坐散秋天。

出自作者[明]沈明远的《次韵》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溪行、水宿、夜坐和散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溪行仍水宿,夜坐散秋天。”描绘了溪行的情景,诗人乘着小舟在溪流中前行,夜晚在水边停宿。他坐在船上,感受着秋天的气息,夜幕下的溪流显得格外宁静,只有偶尔传来的乌鸦的啼叫打破了这份寂静。这里的“散秋天”形象地表达了夜晚的宁静和秋天的清爽。 “月出青枫里,乌啼古驿前。”诗人描绘了月出的景象,月光洒在青枫林里,显得格外清幽。此时,古驿站前传来了乌鸦的啼叫,这声音增添了夜晚的几分神秘和凄凉。这两句诗将自然景色和声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神秘的氛围。 “间关怀枉路,泙漫问邻船。”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他在旅途中经过了友人的家乡,不禁对友人的近况感到关心。同时,他询问邻船上的人是否认识友人,这种泙漫之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想忆同心者,裁诗不待眠。”最后一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他想象着与友人一起度过的时光,思念着共同度过的时刻。他无法入眠,只能独自思考和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这首诗以优美的景色和声音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溪行仍水宿,夜坐散秋天。
月出青枫里,乌啼古驿前。
间关怀枉路,泙漫问邻船。
想忆同心者,裁诗不待眠。

关键词解释

  • 水宿

    引用解释

    1.谓栖息于水。 晋 左思 《蜀都赋》:“云飞水宿,哢吭清渠。”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文鱼水宿,锦鸟云翔。” 唐 杜甫 《倦夜》诗:“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2.指在舟中或水边过夜。《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 吕延济 注:“水宿,宿於舟中也。”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

  • 秋天

    读音:qiū tiān

    繁体字:秋天

    英语:autumn

    意思:
     1.秋日的天空。
      ▶汉·桓宽《盐铁论•相刺》:“文学言治尚于唐·虞,言义高于秋天,有华言矣,未见其实也。”

  • 宿夜

    读音:sù yè

    繁体字:宿夜

    意思:
     1.犹夙夜。早晚。
      ▶《管子•禁藏》:“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
      ▶《汉书•哀帝纪》:“朕获保宗庙,不明不敏,宿夜忧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