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悼朝云诗(并引)》 盖尝従泗上比丘尼义冲学佛,亦略闻大义,且死,诵《金刚经》四句偈而绝。

盖尝従泗上比丘尼义冲学佛,亦略闻大义,且死,诵《金刚经》四句偈而绝。

意思:大概曾经跟从泗上比丘尼义冲学佛,也大致知道大义,而且死,诵读《金刚经》四句偈语而断绝。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悼朝云诗(并引)》

全文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悲痛和哀思,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哀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诗人以苗而不秀比喻朝云的早逝,痛惜之情溢于言表。“岂其天”三字,充满了对命运的无奈和控诉。“不使童乌与我玄”,则表达了诗人对与朝云不能白头偕老的遗憾。 颔联“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袢。”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挽留不住时光的无奈。“驻景恨无千岁药”一句,充满了对生命消逝的痛惜。“赠行惟有小乘袢”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朝云离世的悲痛和不舍。 颈联“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诗人用“伤心一念”表达了朝云离世给他的打击,“偿前债”则似乎暗示了朝云的离世是前世的因果。“弹指三生断后缘”,则表达了诗人对与朝云未来不能再续前缘的遗憾。 尾联“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诗人以“归卧竹根”表达了自己对朝云离世后的生活状态,“无远近”则表达了无论身在何处,他都会怀念朝云。“夜灯勤礼塔中仙”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朝云的深深怀念和哀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哀痛,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无奈。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绍圣元年十一月,戏作《朝云诗》。
三年七月五日,朝云病亡于惠州,葬之栖禅寺松林中东南,直大圣塔。
予既铭其墓,且和前诗以自解。
朝云始不识字,晚忽学书,粗有楷法。
盖尝従泗上比丘尼义冲学佛,亦略闻大义,且死,诵《金刚经》四句偈而绝。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
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袢。
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
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学佛

    读音:xué fó

    繁体字:學佛

    意思:(学佛,学佛)

     1.学习佛法。谓出家做和尚。
      ▶唐·方干《贻亮上人》诗:“人间学佛知多少,净尽心花只有师。”
      ▶唐·黄滔《送僧》诗:“纔年七岁便从师,

  • 比丘尼

    亦作“ 比邱尼 ”。佛教语。梵语的译音。又译作“苾蒭尼”。佛教出家“五众”之一。指已受具足戒的女性,俗称尼姑。 唐 韩愈 《登封县尉卢殷墓志》:“女一人,学浮屠法,不嫁,为比丘尼云。”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符五 曰:予少年曾梦一比邱尼,携之礼懺。” 清 冯桂芬 《六烈祠记》:“比邱尼 慧修 ,北城之西郊 横山 人。”

    读音:bǐ qiū ní

  • 金刚

    读音:jīn gāng

    繁体字:金剛

    英语:vajra

    意思:(金刚,金刚)

     1.即金刚石。因其极坚利,佛家视为希世之宝。
      ▶《大藏法数》卷四一:“梵语跋折罗,华言金刚。此

  • 句偈

    读音:jù jì

    繁体字:句偈

    意思:佛经唱词的句子。
      ▶《艺文类聚》卷七七引南朝·梁·沈约《内典序》:“虽精理莹心,止于句偈。”
      ▶唐·刘禹锡《送深法师游南岳》诗:“十方传句偈,八部会坛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