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耳便能生百恨,断肠何必待三声。
意思:到了便能产生各种遗憾,断肠何必等待三声。
出自作者[唐]韦庄的《黄藤山下闻猿》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黄藤山下旅程中的一夜,号猿的啼叫声引发了诗人的旅情和百恨,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交融以及内心的情感激荡。
首联“黄藤山下驻归程,一夜号猿吊旅情。”描绘了诗人驻足在黄藤山下,夜晚猿猴的啼叫声勾起了他旅途的情感。这里的“吊旅情”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和回忆。
颔联“入耳便能生百恨,断肠何必待三声。”写出了猿猴的啼叫声对诗人的影响。一旦入耳,便能引发百种怨恨,令人心碎。这里的“何必待三声”强调了猿猴啼叫的悲痛之深,令人无法承受。
颈联“穿云宿处人难见,望月啼时兔正明。”描绘了夜晚猿猴啼叫时的环境。诗人通过“穿云宿处”和“望月啼时”描绘了猿猴在高处啼叫,月亮明亮,营造出一种幽静、神秘的氛围。
尾联“好笑五陵年少客,壮心无事也沾缨。”诗人通过“好笑五陵年少客”来反衬自己的情感。那些年轻的客人可能无法理解猿猴啼叫的悲痛,但他们却因为壮心无事而沾湿了帽带。这里的“沾缨”表达了诗人的感动和悲伤。
整首诗以猿猴的啼叫声为主线,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自然与人的交融以及情感的激荡。诗人的笔触细腻,表达了对旅途、自然和人生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