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燕京杂诗》 弦管燕京三月天,风沙扑面若为怜。

弦管燕京三月天,风沙扑面若为怜。

意思:弦管北京三月天,风沙扑面而如果是同情。

出自作者[近代]宁调元的《燕京杂诗》

全文创作背景

《燕京杂诗》的创作背景与郑板桥在北京的经历和感受密切相关。1725年,郑板桥出游北京,每天放言高论,评议人物,无所顾忌,因此有了狂名。然而,他的狂傲引起了那些追求利禄和庸俗之辈的攻击。北京的“强劲风沙”对他来说,无异于当头棒喝,使其雄心和热情受到打击。初出茅庐便遭受挫折,使郑板桥心生厌倦,从而创作了《燕京杂诗》来表达这种心态。诗中流露了他对仕途的鄙弃、对家乡的思念,也抒写了对闲居情趣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弦管燕京三月天,风沙扑面若为怜。
鹍鹏溟北思千里,鸡犬淮南尽九天。
傀儡渐凭樽酒尽,佯狂差较世人贤。
万般迷误能排解,益信空华在眼前。
作者介绍
宁调元(1883—191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字仙霞,号太一,笔名有辟支、屈魂,化名林士逸,湖南醴陵人。1904年加入华兴会,次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杂志,鼓吹反清革命,遭清政府通缉,逃亡日本。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回国策应,在岳州被捕,入狱3年。出狱后赴北京,主编《帝国日报》。1912年初在上海参加民社,创办《民声日报》。后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总办。二次革命期间来沪,参与讨袁之役。后赴武汉讨袁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宁调元不幸被捕,1913年9月25日在武昌英勇就义,年仅30岁。其诗篇激昂悲壮,风格沉郁,作品多写于狱中,著有《太一遗书》。

关键词解释

  • 燕京

    读音:yān jīng

    繁体字:燕京

    英语:Beijing

    意思:
     1.北京市的别称。因市区在春秋·战国时为燕国国都而得名。
      ▶宋·梅尧臣《送吕沖之司谏使北》诗:“知去燕京几千里?胡

  • 风沙

    读音:fēng shā

    繁体字:風沙

    短语:雨天 艳阳天

    英语:(n) wind borne sand

    意思:(风沙,风沙)
    风和被风捲起的沙土。
      ▶唐·李

  • 扑面

    读音:pū miàn

    繁体字:撲麵

    短语:习习

    英语:blow on the face

    意思:(扑面,扑面)
    迎面。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摺:“可早漫地

  • 弦管

    读音:xián guǎn

    繁体字:弦管

    意思:(参见絃管)

     1.弦乐器和管乐器。泛指乐器。
      ▶三国·魏·嵇康《声无哀乐论》:“此必为至乐,不可託之于瞽史,必须圣人理其弦管,尔乃雅音得全也。”
     

  • 三月

    读音:sān yuè

    繁体字:三月

    造句:

  • 天风

    读音:tiān fēng

    繁体字:天風

    意思:(天风,天风)
    风。风行天空,故称。
      ▶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唐·韩愈《辛卯年雪》诗:“波涛何飘扬,天风吹旛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