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信州闻通寺题僧砌下泉》 耗痕延黑藓,净罅吐微澌。

耗痕延黑藓,净罅吐微澌。

意思:耗伤延黑藓,净裂缝吐小冰块。

出自作者[唐]曹松的《信州闻通寺题僧砌下泉》

全文赏析

这首诗《细声从峤足,幽淡浸香墀》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篇,通过对山间幽静、清幽之境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赏之情。 首联“细声从峤足,幽淡浸香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间幽静、清幽之境。细声,可能是指山间溪流潺潺的声音,或者是微风轻拂树叶的声音,这些细微的声音在山间显得格外清晰。峤足,可能是指高耸入云的山脚,这里暗示了山间的幽深与神秘。香墀,则可能指的是山间被花草香气浸透的泥土,这里也暗示了山间的生机与活力。 颔联“此境未开日,何人初见时”,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未开日,可能指的是清晨或傍晚时分,此时的山间景色尚未被阳光普照,显得格外神秘与美丽。何人初见时,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欣赏,同时也暗示了自然之美是永恒的,也是人类共同的感受。 颈联“耗痕延黑藓,净罅吐微澌”,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景色。耗痕,可能是指山间岩石上的苔藓痕迹,它们在岁月中逐渐生长,形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净罅,则可能指的是山间净土中的涓涓流水,它们在岩石的裂缝中流出,形成了一道道微小的水流。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山间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 尾联“应有乔梢鹤,下来当饮之”,诗人想象山间有高飞的鹤鸟栖息在乔梢之上,它们看到美丽的景色后下来饮水。这一想象充满了诗情画意,也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美景的向往与喜爱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间幽静、清幽之境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赏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比喻,使得诗歌形象生动、富有诗意。同时,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和欣赏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细声从峤足,幽淡浸香墀。
此境未开日,何人初见时。
耗痕延黑藓,净罅吐微澌。
应有乔梢鹤,下来当饮之。
作者介绍
曹松,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关键词解释

  • 微澌

    读音:wēi sī

    繁体字:微澌

    意思:细小的流水。
      ▶唐·曹松《信州闻通寺题僧砌下泉》诗:“耗痕延黑藓,净罅吐微澌。”

    解释:1.细小的流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