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溪庵放言十首》 八斛四斗舍利,一丈六尺金身。

八斛四斗舍利,一丈六尺金身。

意思:八斛四斗舍利,一丈六尺金身。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溪庵放言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佛像的赞美诗,通过对佛像的描述,表达了对佛陀智慧和慈悲的敬仰之情。 首先,“八斛四斗舍利,一丈六尺金身”这两句诗描绘了佛像的庄严和神圣。舍利是指佛陀的遗骨,通常被视为神圣的象征。而金身则是指佛像的金身,代表着佛陀的智慧和慈悲的光辉。这两句诗表达了佛像的庄严和神圣,让人感受到佛陀的存在和力量。 “右胁已寂已灭,双趺是妄是真”这两句诗进一步描述了佛像的特征。其中,“右胁已寂已灭”表达了佛陀已经入定,不再受外界干扰,象征着佛陀的智慧和慈悲已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而“双趺是妄是真”则表达了佛像的双趺(即双脚)虽然只是物质的形象,但也是佛陀智慧和慈悲的象征。这两句诗表达了佛像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精神上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佛像的描述,表达了对佛陀智慧和慈悲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达到真正的解脱和自由。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赞美佛陀的诗歌,通过描述佛像的特征,表达了对佛陀的敬仰之情,也提醒人们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八斛四斗舍利,一丈六尺金身。
右胁已寂已灭,双趺是妄是真。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舍利

    读音:shè lì

    繁体字:捨利

    英语:Buddhist relics

    意思:
     1.梵语。意译“身骨”。
      ▶释迦牟尼佛遗体火化后结成的坚硬珠状物。又名舍利子。
      ▶《魏书•

  • 六尺

    读音:liù chǐ

    繁体字:六尺

    意思:
     1.见“六尺之孤”。
     
     2.指成年男子之身躯。
      ▶唐·李山甫《下第献所知》诗之一:“虚教六尺受辛苦,枉把一身忧是非。”
      ▶明·姚士麟《见

  • 金身

    读音:jīn shēn

    繁体字:金身

    意思:装金的佛像。
      ▶唐·司空曙《题凌云寺》诗:“百丈金身开翠壁,万龛灯焰隔烟萝。”
      ▶《西游记》第七七回:“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
      ▶叶剑英《过五臺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