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山》 旌旗埋地中,梯冲舞城端。

旌旗埋地中,梯冲舞城端。

意思:旌旗埋地下,云梯冲车舞城端。

出自作者[清]顾炎武的《秋山》

全文创作背景

顾炎武的《秋山》创作背景是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江南一带抗清斗争激烈,清军占领各地后进行了多次屠城,造成了惨重的伤亡。顾炎武亲身经历了这些事件,深感悲痛,因此创作了《秋山》等诗,来表达对故国和人民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在诗中,顾炎武借用了秋山的意象,表现出坚韧不屈、傲然挺立的民族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清朝统治的不满和反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秋山复秋山,秋雨连山殷。
昨日战江口,今日战山边。
已闻右甄溃,复见左拒残。
旌旗埋地中,梯冲舞城端。
一朝长平败,伏尸遍冈峦。
北去三百舸,舸舸好红颜。
吴口拥橐驼,鸣笳入燕关。
昔时鄢郢人,犹在城南间。
作者介绍 顾炎武简介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梯冲

    读音:tī chōng

    繁体字:梯沖

    意思:(梯冲,梯冲)
    古代攻城之具。云梯与沖车。
      ▶《后汉书•公孙瓒传》:“袁氏之攻,状若鬼神,梯冲舞吾楼上,鼓角鸣于地中。”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俄而梯冲

  • 地中

    读音:dì zhōng

    繁体字:地中

    意思:
     1.地平面以下;地面以下。
      ▶《孟子•滕文公下》:“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
      ▶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

  • 旌旗

    读音:jīng qí

    繁体字:旌旗

    短语:帜 旗 幡

    英语:banners and flags

    意思:(参见旌旂)
    亦作“旌旂”。亦作“旍旂”。亦作“旍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