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呈毅父提刑》 但读离骚政须酒,不应须为菊花来。

但读离骚政须酒,不应须为菊花来。

意思:但读《离骚》政治需要酒,不应该为菊花来。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呈毅父提刑》

全文赏析

首先,从整首诗的氛围和主题来看,这似乎是一首赞美诗,赞美对象的身份和地位较高,可能是一位高贵或有权势的人物。诗人通过描绘不酌公荣、元亮等人的形象,来衬托出赞美对象的尊贵与高尚。 其次,诗人运用了一些典故和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例如,“离骚”一词既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也暗示了赞美对象具有高尚品德和才华。同时,“菊花”则象征着高雅、坚贞的品质,也呼应了诗歌的主题。 从艺术手法来看,诗人运用了反衬、用典等手法,使得诗歌意蕴深厚、含蓄蕴藉。整首诗语言流畅、优美,韵律感强,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赞美对象、典故意象和艺术手法的运用,表现了诗人对高贵品质、才华横溢之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不酌公荣有意哉,可能元亮此公侪。
但读离骚政须酒,不应须为菊花来。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离骚

    读音:lí sāo

    繁体字:離騷

    英语:Li Sao

    意思:(离骚,离骚)

     1.遭遇忧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 菊花

    读音:jú huā

    繁体字:菊花

    英语:chrysanthemum

    意思:
     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柄,卵形,边缘有缺刻或锯齿。秋季开花。品种很多。供观赏,有的品种可入药。
      ▶南朝

  • 应须

    读音:yìng xū

    繁体字:應須

    意思:(应须,应须)

     1.应当;应该。
      ▶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宋·张孝祥《念奴娇》词:“人物应须天上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