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寻西明寺僧不在》 春来日日到西林,飞锡经行不可寻。

春来日日到西林,飞锡经行不可寻。

意思:春来天天到西林,飞锡经行不可寻。

出自作者[唐]元稹的《寻西明寺僧不在》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以春来日到西林为背景,通过描绘飞锡经行和莲池无波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修行的深刻思考。 首句“春来日日到西林”描绘了春天的到来,每一天都让人感到西林的美丽和魅力。西林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名字,也可能是对佛教修行场所的象征。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飞锡经行不可寻”一句,展示了作者修行的方式和态度。飞锡是一种佛教修行方式,通过快速移动锡杖来引导自己行走。经行则是在固定的路径上行走,以锻炼身心。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修行中的专注和执着,同时也暗示了人生中的种种经历和追寻都是短暂的,不值得过分追寻。 “莲池旧是无波水”一句,描绘了莲池的平静和无波。莲池在这里可能象征着内心的平静和无欲无求的状态。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同时也提醒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要被外界的诱惑所影响。 “莫逐狂风起浪心”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告诫人们不要被外界的狂风和诱惑所影响,不要让自己的内心起波澜。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也提醒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坚定和纯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来日到西林、飞锡经行、莲池无波和莫逐狂风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修行的深刻思考。它提醒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纯洁,不要被外界的诱惑所影响,同时也鼓励人们在修行中不断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无欲无求的状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春来日日到西林,飞锡经行不可寻。
莲池旧是无波水,莫逐狂风起浪心。
作者介绍 元稹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

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关键词解释

  • 西林

    读音:xī lín

    繁体字:西林

    意思:
     1.西面的树林。
      ▶三国·魏·阮籍《首阳山赋》:“蟋蟀鸣乎东房兮,鶗鴃号乎西林。”
      ▶唐·陈子昂《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诗:“西林改微月,征旆空自持。”

  • 飞锡

    读音:fēi xī

    繁体字:飛錫

    意思:(飞锡,飞锡)

     1.佛教语。谓僧人等执锡杖飞空。据《释氏要览》卷下:“今僧游行,嘉称飞锡。此因高僧隐峰游五臺,出淮西,掷锡飞空而往也。若西天得道僧,往来多是飞锡。”

  • 经行

    读音:jīng xíng

    繁体字:經行

    意思:(经行,经行)

     1.经术和品行。
      ▶《汉书•师丹传》:“丹经行无比,自近世大臣能若丹者少。”
      ▶《后汉书•牟融传》:“司徒范迁荐融忠正公方,经行

  • 日日

    读音:rì rì

    繁体字:日日

    意思:每天。
      ▶《左传•哀公十六年》:“国人望君如望岁焉,日日以几。”
      ▶唐·王昌龄《万岁楼》诗:“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
      ▶鲁迅《花边文学•偶感》:“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