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扫蚕今欲茧时,无朝无暮雨垂垂。
意思:现在想开始扫蚕茧时,没有朝没有暮雨下垂。
出自作者[宋]方回的《病后夏初杂书近况十首》
全文创作背景
《病后夏初杂书近况十首》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一组诗作,创作于南宋时期。这组诗主要描绘了作者在病愈后的夏天所经历的种种琐事和心情变化,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创作背景:
南宋时期,政治动荡,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然而,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文化艺术却得到了空前的繁荣。许多文人墨客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依然保持着对文学艺术的热情和追求。方回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风貌。
《病后夏初杂书近况十首》的创作背景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方回在经历了一场疾病之后,逐渐康复,迎来了一个美好的夏天。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他观察周围的世界,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悟。这些琐碎的生活细节,既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赏析:
1. 主题:《病后夏初杂书近况十首》的主题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病愈后的夏天所经历的种种琐事,表达了对生活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这种情感贯穿于整组诗作之中,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 形式:《病后夏初杂书近况十首》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简洁明快,易于传唱。每首诗都以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为切入点,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展现出诗人的情感变化。这种形式使得诗歌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生动性。
3. 语言:方回的诗歌语言优美、质朴,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在《病后夏初杂书近况十首》中,诗人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诗歌更加富有诗意和韵味。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排比、设问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 意境:《病后夏初杂书近况十首》的意境清新、优美,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诗人通过对夏日景色、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这种意境与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得益彰,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总之,《病后夏初杂书近况十首》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诗歌作品。它以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