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校雠古史二首》 貌从周孔讥诬伪,臆断诗书悉抵梧。

貌从周孔讥诬伪,臆断诗书悉抵梧。

意思:从周公、孔子讥讽真实面貌,猜测书籍全部抵触。

出自作者[宋]苏籀的《校雠古史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探讨真理和智慧。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对智慧的探索,以及对那些误解自己的人的宽容。 首句“貌从周孔讥诬伪”,表达了诗人对那些以貌取人,以表面现象来评判事物的人的批评。他们总是轻易地就对事物做出虚假的评价,这是对真理的误解和诬蔑。 “臆断诗书悉抵梧”是对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赞美,强调不能盲目地接受别人的观点,而应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得出结论。 “悟鉴精明原本末”表达了诗人对于看清事情真相,把握本质的追求。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 “讨穷商略较锱铢”则是对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赞美。只有通过深入的分析和比较,才能了解事物的细微差别,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所存偶免随秦火”表达了诗人对于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的珍视,同时也暗示了对于那些被遗忘或遗忘的文化的宽容。 “不喻遗忘笑汉儒”是对遗忘的智慧的赞美,认为遗忘也是一种智慧,它可以帮助人们从过去的错误中学习,避免重蹈覆辙。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嘲笑遗忘的人的不屑。 最后一句“理胜凛然词旨达,知音傥遇圣人徒”是对理性和智慧的赞美,认为只有理胜于情,才能保持冷静和坚定,表达出深刻的观点。如果能够遇到知音,那么这些观点就能够得到理解和认同。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真理、智慧和理解的追求,以及对那些误解自己的人的宽容和理解。它鼓励人们要有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深入研究和比较事物的细微差别,珍视文化遗产并保持理性和智慧。这首诗充满了对真理和智慧的热爱和追求,也充满了对理解和认同的渴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貌从周孔讥诬伪,臆断诗书悉抵梧。
悟鉴精明原本末,讨穷商略较锱铢。
所存偶免随秦火,不喻遗忘笑汉儒。
理胜凛然词旨达,知音傥遇圣人徒。

关键词解释

  • 臆断

    读音:yì duàn

    繁体字:臆斷

    短语:

    英语:forejudge

    意思:(臆断,臆断)

     1.凭臆测而下的决断。
      ▶晋·葛洪《抱朴子•微旨》:

  • 诗书

    读音:shī shū

    繁体字:詩書

    英语:Confucian classics

    意思:(诗书,诗书)

     1.《诗经》和《尚书》。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诗》、《书》,

  • 周孔

    读音:zhōu kǒng

    繁体字:周孔

    意思:周公和孔子的并称。
      ▶汉·张衡《归田赋》:“弹五絃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
      ▶唐·柳宗元《觉衰》诗:“彭·聃安在哉?周·孔亦已沉。”
      ▶宋·范仲淹《谢

  • 抵梧

    读音:dǐ wú

    繁体字:抵梧

    意思:(参见牴梧)
    亦作“抵捂”。
     抵牾。谓不相一致。
      ▶《汉书•司马迁传赞》:“至于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梧。”
      ▶颜师古注引如淳曰:“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