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牡丹花》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意思:像共东风别有因,红罗高卷不胜春。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牡丹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春天里各种花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深眷恋之情。 首句“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描绘了万物复苏的春天景象,仿佛是东风与万物有某种约定,使绛罗高卷,万物在春光中绽放,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活力。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这两句诗运用了双关的手法,一方面形容花儿的美丽,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眷恋。即使是无情的花儿,也会因其美丽而引人注目。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芍药和芙蓉在这里象征着各种花卉,诗人以花为友,以花为伴,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亲近。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结尾两句点明了主题,诗人借花喻人,以花的盛开和凋零比喻人生的短暂和美好。韩令在此处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保护。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花卉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深沉和丰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东风

    读音:dōng fēng

    繁体字:東風

    英语:east wind

    意思:(东风,东风)

     1.东方颳来的风。
      ▶《楚辞•九歌•山鬼》:“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脩兮憺忘归。”

  • 不胜

    读音:bù shèng

    繁体字:不勝

    短语:老 坏 好 不行 稀 雅 殊 生 很 那个 特别 百般 深 蛮 挺 可怜 慌 格外 杀 酷 死去活来 十分 充分 非常 煞 异常 怪 不得了 万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