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解释
1.高耸入云的大石。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飘浮勃逢,敖曹云石滋。” 唐 杨敬述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远近风泉俱合杂,高低云石共参差。” 宋 潘阆 《夏日宿西禅院》诗:“夜凉如有雨,院静若无僧。枕润连云石,窗明照佛灯。”
2.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石名。 晋 王嘉 《拾遗记·员峤山》:“东有云石,广五百里,駮骆
读音:shī yún
繁体字:濕雲
意思:(湿云,湿云)湿度大的云。 ▶唐·李颀《宋少府东溪泛舟》诗:“晚叶低众色,湿云带繁暑。” ▶瞿秋白《赤都心史》二八:“满天湿云飞舞,瘦叶时时经风细吟。”
读音:shí sǔn
繁体字:石筍
英语:stalagmite
意思:(石笋,石笋) 1.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时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万钧。每王薨,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