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分类
作者
诗文热榜
课本古诗
词牌名
合称
古籍
首页
《拟咏怀诗 十》
音书两俱绝。
音书两俱绝。
意思:
音书两个都没有。
出自作者[南北朝]庾信的《拟咏怀诗 十》
全文创作背景
庾信的《拟咏怀诗 十》创作背景是他在北朝为官,经历了两次国家破亡,身陷异乡,内心充满了悲怨和愤恨。这首诗是以秋天的萧瑟凄凉之景为背景,通过用典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他对故国和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梁元帝失败和江陵城陷落的悲痛之情。诗中借用了舜死时妃子泪洒竹上成斑点和杞梁妻号哭导致城墙崩塌的典故,暗示了梁元帝的失败和江陵城的陷落,同时也表达了庾信内心的悲痛和愤恨。
相关句子
音书绝。
--
出自《忆秦娥·伤离别》作者:[宋]何梦桂
音书恨
--
出自《偶题》作者:[唐]杜甫
寄音书。
--
出自《江城子·年年腊後见冰姑》作者:[宋]吕胜己
音书何处通。
--
出自《长相思·来匆匆》作者:[宋]王灼
久没个、音书去。
--
出自《青玉案·家山此去无多路》作者:[宋]廖行之
音书无雁时。
--
出自《寄菊坡吴府判》作者:[宋]黄庚
两俱新。
--
出自《昭君怨·去岁银山塔上》作者:[宋]郭应祥
净白两俱宜。
--
出自《菩萨蛮·鹅溪净称烟笼月》作者:[宋]林淳
憎爱两俱忘。
--
出自《德报怨 赠吴知纲》作者:[元]马钰
细看两俱无有。
--
出自《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作者:[宋]苏轼
写真命意两俱盛。
--
出自《题王叔颜画》作者:[宋]赵蕃
少年绝音华,贵绝父母词。
--
出自《宋氏五女(若芬五女:若华、若昭、若伦、若》作者:[唐]王建
常恐听多耳渐烦,清音不绝知音绝。
--
出自《风琴引》作者:[唐]齐己
天外行云绝。
--
出自《虞美人·武昌七十庞眉叟》作者:[宋]林正大
天崖四面绝。
--
出自《陇头水》作者:[隋]江总
何事绝经过。
--
出自《贻何秀才诗》作者:[南北朝]范云
绝音协徽。
--
出自《征西大将军京陵王公会射堂皇太子见命作此诗》作者:[魏晋]陆云
通川绝行舟。
--
出自《西陵遇风献康乐诗 四》作者:[南北朝]谢惠连
晨光绝胜。
--
出自《减字木兰花·雨馀还览》作者:[宋]倪偁
诗句原文
悲歌度燕水。
弭节出阳关。
李陵从此去。
荆卿不复还。
故人形影灭。
音书两俱绝。
遥看塞北云。
悬想关山雪。
游子河梁上。
应将苏武别。
作者介绍
庾信简介
庾(yǔ)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诗人。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他的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亦是著名文学家。
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自幼随父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学风格被称为“徐庾体”。累官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侯景之乱时,庾信逃往江陵。后奉命出使西魏,因梁为西魏所灭,遂留居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清县子,世称其为“庾开府”。时陈朝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庾信在北方,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最终在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老死北方,年六十九,追赠原职,并加荆、淮二州刺史。有《庾子山集》传世,明人张溥辑有《庾开府集》。
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他的文学成就,昭示着南北文风融合的前景。
关键词解释
音书
读音:
yīn shū
繁体字:
音書
意思:
(音书,音书)
音讯,书信。
▶唐·宋之问《渡汉江》诗:“岭外音书断,经冬复歷春。”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摺:“都做了一春鱼雁无消息,不甫能一纸音书盼得
音书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