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张伯常自郢中将及敝境先寄长句》 好音忽有双鱼至,喜气遥知五马来。

好音忽有双鱼至,喜气遥知五马来。

意思:好声音忽然有一对鱼到,喜气遥知五马来。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和张伯常自郢中将及敝境先寄长句》

全文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欢快、喜庆的气氛,同时又不失雅致和文采。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拔薤威名高外服,握兰风力冠中台。”描绘了诗人的高尚品质和威严的形象,展现了诗人的气概和风范。“拔薤”、“握兰”用典,表达了诗人清廉自持、威严不可侵犯的品质。 颔联“好音忽有双鱼至,喜气遥知五马来。”中的“双鱼”、“五马”意象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喜讯传来的情景,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期待。 颈联“梨颗玉腴含雨重,菊房金粉傍寒开。”则以梨和菊为喻,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坚韧的品质。 尾联“池边且欲留同醉,思拙难酬白雪才。”则以“池边留醉”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饮的情景,展现了诗人真挚的友情和豪爽的性格。“思拙难酬白雪才”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赞美和自己无法匹敌的感慨。 整首诗意境高远,用词简练,对仗工整,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诗歌才华和深厚的文学修养。同时,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让人感受到诗人的真挚和豪爽。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拔薤威名高外服,握兰风力冠中台。
好音忽有双鱼至,喜气遥知五马来。
梨颗玉腴含雨重,菊房金粉傍寒开。
池边且欲留同醉,思拙难酬白雪才。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五马

    读音:wǔ mǎ

    繁体字:五馬

    英语:official of a county

    意思:(五马,五马)

     1.《玉臺新咏•日出东南隅行》:“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汉时太

  • 双鱼

    读音:shuāng yú

    繁体字:雙魚

    短语:书简 翰 书 信 鸿雁 书信 鸿 简 缄 鲤鱼 函 信札 笺 札

    英语:Pisces

    意思:(双鱼,双鱼)

  • 喜气

    读音:xǐ qì

    繁体字:喜氣

    英语:beamish

    意思:(喜气,喜气)

     1.祥瑞之气。
      ▶《史记•天官书》:“卿云见,喜气也。”
      ▶《东观汉记•光武纪》:“

  • 好音

    引用解释

    1.悦耳的声音。《诗·鲁颂·泮水》:“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汉 祢衡 《鹦鹉赋》:“采采丽容,咬咬好音。” 唐 杜甫 《蜀相》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鸝空好音。” 宋 王安石 《半山春晚即事》诗:“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2.也特指乐声。 清 李渔 《风筝误·嘱鹞》:“新诗为我逗琴心,更仗新诗索好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