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酬高邮知军蒋殿丞见寄》 三入承明已过分,有何词笔敌长杨。

三入承明已过分,有何词笔敌长杨。

意思:三人承明已过分,有什么词笔敌人长杨。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酬高邮知军蒋殿丞见寄》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诗人自己的描述,表达了他对仕途生涯的反思和归隐的决心。 首句“青云岂望更翱翔,览照唯添鬓雪光。”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生涯的反思,他不再渴望在青云之上翱翔,而是感到岁月无情,鬓发已经染上了雪白的痕迹。这既是对过去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警醒,提醒自己不要沉迷于官场,要时刻保持清醒。 “为郡自知无政术,归田犹拟拜封章。”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为官无政术的反思,他明白自己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但仍然希望在退休后能够为国家的治理出谋划策。这表现出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政治的热爱,即使不能直接参与政治,也愿意为政治献言献策。 “且眠锦帐趣兰省,终掩云关卧草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归隐的决心,他想要在锦帐中休息,等待再次进入兰省的机会。他最终会回到草堂,不再过问世事。这表现出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 “三入承明已过分,有何词笔敌长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他已经三次进入承明馆,已经超过了正常的仕途生涯。他感到自己的词笔已经无法与长杨媲美,暗示他已经无法再在官场上有所作为。这表现出诗人对仕途生涯的无奈和对自己能力的清醒认识。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自己的描述,表达了他对仕途生涯的反思和归隐的决心。诗人对自己的反思和对政治的热爱,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反思和决心的诗,值得人们深思和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青云岂望更翱翔,览照唯添鬓雪光。
为郡自知无政术,归田犹拟拜封章。
且眠锦帐趣兰省,终掩云关卧草堂。
三入承明已过分,有何词笔敌长杨。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关键词解释

  • 承明

    读音:chéng míng

    繁体字:承明

    意思:
     1.古代天子左右路寝称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后,故称。
      ▶汉·刘向《说苑•修文》:“守文之君之寝曰左右之路寝,谓之承明何?曰:承乎明堂之后者也。”
     

  • 过分

    读音:guò fèn

    繁体字:過分

    短语:矫枉过正 过于

    英语:excessive

    意思:(过分,过分)

     1.超越本分。
      ▶《东观汉记•郑璩传》

  • 长杨

    读音:cháng yáng

    繁体字:長楊

    意思:(长杨,长杨)

     1.亦作“长扬”。
      ▶长杨宫的省称。
      ▶汉·扬雄《长杨赋》:“振师五柞,习马长杨。”
      ▶唐·杜牧《杜秋娘》诗:“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