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大苏净居寺》 大苏山下松柏林,路尽重门照金碧。

大苏山下松柏林,路尽重门照金碧。

意思:大苏山下松柏林,路尽重门照金碧辉煌。

出自作者[宋]张耒的《题大苏净居寺》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大苏山下的公孙寺的赞美和敬仰,表达了他对公孙寺的深厚感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首句“平生爱山如好德,未尝一饭忘泉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他像一位好德之人一样,对山水有着深深的热爱,即使是一顿简单的饭食,也忘不了泉石的美妙。 “大苏山下松柏林,路尽重门照金碧”描绘了大苏山下的松柏林,道路尽头是富丽堂皇的重门,金碧辉煌,引人入胜。 “思公得道神所相,指示岩幽驻瓶锡。天台妙教源欲启,来此一酌曹溪滴”表达了公孙寺的宗教氛围和影响力,以及作者对公孙寺的敬仰之情。 “两公道场守龙象,兵火暂晦终辉赫。撞钟伐鼓食千指,皆二大士之余力”描绘了公孙寺的僧侣们的生活和影响力,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萦纡石磴造山顶,上有玉人方燕寂”则描绘了山顶上的玉人正在静修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清修生活的向往和敬仰。 整首诗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公孙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清修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的语言简练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平生爱山如好德,未尝一饭忘泉石。
大苏山下松柏林,路尽重门照金碧。
思公得道神所相,指示岩幽驻瓶锡。
天台妙教源欲启,来此一酌曹溪滴。
两公道场守龙象,兵火暂晦终辉赫。
撞钟伐鼓食千指,皆二大士之余力。
萦纡石磴造山顶,上有玉人方燕寂。
北轩三伏飞冰雪,一日掠尽淮山色。
东游尘土我实倦,道过化城聊暂息。
青鞋布袜旧家风,此身终效名山役。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关键词解释

  • 大苏

    解释

    大苏 Dàsū

    (1) [ Sūshì

    (2) —the eminent writer in Song Dynasty] 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他和他父亲苏洵(称老苏)、弟弟苏辙(称小苏)均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合称“三

  • 柏林

    读音:bó lín

    繁体字:柏林

    短语:曼谷 东京 汉城 华沙 都柏林 巴塞尔 斯里兰卡 奥克兰 布拉格 巴比伦 新德里 巴西利亚 开罗 巴伐利亚 雅典 罗马 华盛顿 哈瓦那 布鲁塞尔 安曼 爱丁堡 阿姆

  • 金碧

    读音:jīn bì

    繁体字:金碧

    意思:
     1.金和玉。
      ▶《后汉书•乌桓传》:“妇人至嫁时乃养髮,分为髻,着句决,饰以金碧。”
      ▶南朝·梁·江淹《杂体》诗序:“故玄黄经纬之辨,金碧沉浮之殊,僕以为亦合

  • 松柏

    读音:sōng bǎi

    繁体字:鬆柏

    英语:pine and cypress

    意思:松树和柏树。两树皆长青不凋,为志操坚贞的象徵。
      ▶《礼记•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