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除夜寄微之》 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意思:共同努力网下时候辞,同为除夕夜在江南。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除夜寄微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时光流逝中渐渐老去,事业无成,感慨颇多的心境。首联“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写出了诗人对岁月无声无息流逝的感叹,鬓毛渐渐变白,而一事无成,感到百般无奈。 颔联“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诗人用“共惜”和“同嗟”表达了他与人们共同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感叹自己在大年夜孤独地在江南。 颈联“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诗人回忆家乡的山水,显示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深刻认识到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 尾联“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诗人用“老校于君合先退”表达了自己年岁已高,应该退隐的想法。而“明年半百又加三”则是对自己年龄增长,渐入老境的感叹。 整首诗充满了对时光流逝、事业无成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和旧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风风雨雨的深刻认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盛时

    读音:shèng shí

    繁体字:盛時

    意思:(盛时,盛时)

     1.犹盛世。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及周之盛时,天下和洽,四夷乡风。”
      ▶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方今天下适定,

  • 除夜

    读音:chú yè

    繁体字:除夜

    英语:New Year\'s Eve

    意思:
     1.即除夕。
      ▶唐·张说《岳州守岁》诗:“除夜清樽满,寒庭燎火多。”
      ▶《明史•冯恩传》:

  • 江南

    读音:jiāng nán

    繁体字:江南

    英语:south of the River

    意思:
     1.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汉以前一般指今湖北省·长江以南部分和湖南省、江西省一带;后

  • 辞阙

    读音:cí quē

    繁体字:辭闕

    意思:(辞阙,辞阙)
    京官外放,赴任前朝见皇帝。
      ▶唐·杨巨源《送裴中丞出使》诗:“辞阙天威和雨露,出关春色避风霜。”参见“辞见班。”

    解释:

  • 下同

    读音:xià tóng

    繁体字:下衕

    意思:底下所说的跟这里所说的相同。多用于附注。如:《修辞学发凡》(简称《发凡》,下同)出版于一九三二年。

    解释:1.底下所说的跟这里所说的相同。多用于附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