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烛影摇红 雅州除夕》 故家箫鼓掩胡尘,中夜悲笳起。

故家箫鼓掩胡尘,中夜悲笳起。

意思:所以家箫鼓袭击胡尘,半夜悲伤笳起。

出自作者[现代]沈祖棻的《烛影摇红 雅州除夕》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家国之痛的诗作。诗中的情感深沉而复杂,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故家旧日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前途的忧虑。 首段“换尽年光,烛花依旧红如此”描绘出时光飞逝,年复一年的场景,而烛花依旧如故,象征着时间的无情和生活的常态。 “故家箫鼓掩胡尘,中夜悲笳起”两句,借故家箫鼓和悲笳,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战争的痛心。 “拨冷炉灰未睡,忍重提、昆池旧事”两句,描述了诗人深夜未睡,心中涌起对过去的回忆,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痛苦情景。 接下来的段落,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明朝的担忧,对故土沦丧的忧虑。“明朝还怕,剩水残山,春归无地”三句,描绘了明朝的未来可能面临的景象,象征着国家的衰败和作者的无奈。 “彩燕飘零,玉钗蓬鬓愁难理”两句,以夫妻别离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思念和对离别的伤感。 “当筵莫劝酒杯深,点点神州泪”两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担忧。 最后,“星沉斗转,北望京华,危阑频倚”三句,描绘了作者在月夜下,望着星空,想起京华,心中忧虑不断,频频倚着栏杆的情景。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描绘场景、意象和情感,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家国之痛。每一句都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每一句都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痛苦和无奈。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换尽年光,烛花依旧红如此。
故家箫鼓掩胡尘,中夜悲笳起。
拨冷炉灰未睡,忍重提、昆池旧事。
明朝还怕,剩水残山,春归无地。
  彩燕飘零,玉钗蓬鬓愁难理。
当筵莫劝酒杯深,点点神州泪。
空忆江南守岁,照梅枝、灯痕似水。
星沉斗转,北望京华,危阑频倚。
作者介绍
沈祖棻(1909-1977),女,字子蕊,别号紫曼,笔名绛燕、苏珂。浙江海盐人。教授,词人、诗人、文学家、文论家。格律体新诗先驱诗人之一。1909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家学优厚。1931年入南京中央大学。1977年6月,因车祸辞世。

主要代表作有《别》《赠孝感》《妥协》《早早诗》等,在古典文学研究和旧体诗词上有着很高的造诣,对于中国格律新诗的创建和完善有着重要的影响。

曾任教于华南多所高等学府中文系。有“当代李清照”美誉。与夫——著名文学教授程千帆合称“程沈”,曾被师友赞为“昔时赵李今程沈”。被文坛誉为江南才女。

关键词解释

  • 故家

    读音:gù jiā

    繁体字:故家

    英语:old family; the family of a high official

    意思:
     1.世家大族;世代仕宦之家。
      ▶《孟子•公孙丑上》

  • 箫鼓

    读音:xiāo gǔ

    繁体字:簫鼓

    意思:(箫鼓,箫鼓)
    箫与鼓。泛指乐奏。
      ▶南朝·梁·江淹《别赋》:“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
      ▶宋·张孝祥《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家种黄柑丹荔,户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