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阿史那将军安西迎旧使灵榇(一作送史将军》 却入杜陵秋巷里,路人来去读铭旌。

却入杜陵秋巷里,路人来去读铭旌。

意思:退入杜陵秋巷里,路上的行人来去读铭旌。

出自作者[唐]王建的《送阿史那将军安西迎旧使灵榇(一作送史将军》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通过对边塞将士的悼念,表达了对战争和死亡的深深哀思。 首句“汉家都护边头没”,直接点明主题,描绘出战争的残酷和边疆将士的牺牲。汉家都护,指的是汉朝的边疆都护,他们负责维护边境安全,但最终却牺牲在边疆。边头没,即边疆的尽头,象征着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旧将麻衣万里迎”中的“旧将”指的是那些曾经在边疆战斗过的老兵,他们穿着麻衣,万里迎接战友的遗体,表达出他们对战友深深的怀念和敬意。 “阴地背行山下火”和“风天错到碛西城”两句描绘了边疆的荒凉和艰苦环境,同时也表达了将士们对战友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 “单于送葬还垂泪,部曲招魂亦道名”两句描绘了敌对双方对逝去将士的尊重和哀思,进一步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却入杜陵秋巷里,路人来去读铭旌”两句描绘了将士归葬后的场景,路人在秋巷里读着铭旌(纪念幡),表达了对逝去将士的敬仰和哀思。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边疆将士的悼念,表达了对战争和死亡的深深哀思,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无情和残酷。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伟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汉家都护边头没,旧将麻衣万里迎。
阴地背行山下火,风天错到碛西城。
单于送葬还垂泪,部曲招魂亦道名。
却入杜陵秋巷里,路人来去读铭旌。
作者介绍 文天祥简介
王建(768-835),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

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约64岁为光州刺史。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名篇如《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渡辽水》、《田家留客》、《望夫石》等。他又以“宫词”知名。他的“宫词”百首,突破前人抒写宫怨的窠臼,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描写唐代宫中风物和宫廷生活,是研究唐代宫廷的重要材料。其五、七言近体中,有些征戍迁谪、行旅离别、幽居宦况之作,情思感人,但杂有消极颓废思想。他的绝句则清新婉约。还写过《宫中三台》、《江南三台》等小令,为中唐文人词的重要作者之一。今存有《王建诗集》、《王建诗》、《王司马集》等本及《宫词》1卷。

关键词解释

  • 铭旌

    读音:míng jīng

    繁体字:銘旌

    英语:A long streamer inscribed with the deceased\'s official title and name posted in front of a coffi

  • 杜陵

    读音:dù líng

    繁体字:杜陵

    英语:Duling Mausoleum

    意思:
     1.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古为杜伯国。
      ▶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并改杜县

  • 来去

    读音:lái qù

    繁体字:來去

    英语:make a return journey

    意思:(来去,来去)

     1.来和去;往返。
      ▶晋·鸠摩罗什《十喻诗》:“若能映斯照,万象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