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足弱再赋》 但作如是观,乃悟真实性。

但作如是观,乃悟真实性。

意思:但作如是观,才明白真实性。

出自作者[宋]姜特立的《足弱再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人生观和自我认知的深刻见解。它以一种简洁而富有哲理的方式,表达了对四大假合、无常变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我和世界的独特看法。 首句“四大假合成,足弱非我病”是对物质世界的描绘,强调了四大元素——地、水、火、风——的结合构成了我们的身体,但这些元素并非我们真正的自我,我们的身体只是我们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一种“足弱非我病”。这是一种对物质世界的深刻理解,它揭示了物质并非真实的本质,而是我们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 接下来的诗句“但作如是观,乃悟真实性”是对上述理解的进一步阐述,它强调了只有通过这样的观察和理解,才能真正领悟到世界的真实性。这是一种对自我认知的提升,它引导我们超越物质的束缚,去寻找真实的自我和世界。 “当时维摩诘,聊示世间身”是对维摩诘的描绘,他是一位佛教人物,常常以世间的身体来启示世人。这里诗人借用维摩诘的形象,暗示自己通过理解四大假合,已经超越了世间的身体,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凡欲问疾者,正堕烦恼因”这句话揭示了人们寻求健康的过程中,往往被欲望和烦恼所困扰,这是他们陷入痛苦和困惑的原因。 “我若於尔时,便当作礼去”是诗人对自我认知的提升和超越的宣言。他表示如果能够理解四大假合,就能超越世间的烦恼和欲望,从而不再被疾病困扰。 最后,“病既无从生,自有欢喜处”是对这种超越的理解和喜悦的表达。诗人表示,当理解了四大假合的本质后,疾病将无从生起,他将拥有真正的欢喜和自由。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物质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对自我和世界的独特看法。它鼓励人们超越物质的束缚,去寻找真实的自我和世界,从而获得真正的欢喜和自由。这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值得人们深思和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四大假合成,足弱非我病。
但作如是观,乃悟真实性。
当时维摩诘,聊示世间身。
凡欲问疾者,正堕烦恼因。
我若於尔时,便当作礼去。
病既无从生,自有欢喜处。

关键词解释

  • 作如是观

    引用解释

    语出《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后用于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宋 苏轼 《答孔子君颂》:“物去空现,亦未尝生。应当正远,作如是观。” 鲁迅 《而已集·大衍发微》:“只作如是观,虽然太煞风景,对不住‘正人君子’们,然而我的眼光这样,也就无法可想。”

    读音:zu

  • 真实性

    引用解释

    1.佛教语。圆成实性三义之一,亦称真如。 清 龚自珍 《南岳大师大乘止观科判》:“止观境界分三科:一、真实性,即真如。”

    2.指反映事物真实情况的程度。特指文学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

    读音:zhēn shí xìng

  • 真实

    读音:zhēn shí

    繁体字:真實

    短语:诚心诚意 真人真事 实 诚 实际 实事求是 真格的 诚实 真 忠实 真实性

    英语:true

    意思:(真实,真实)<

  • 如是

    读音:rú shì

    繁体字:如是

    英语:so

    意思:
     1.像这样。
      ▶《礼记•哀公问》:“君子言不过辞,动不过则,百姓不命而敬恭,如是则能敬其身。”
      ▶宋·叶适《送林子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