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郡西亭偶咏》 常爱西亭面北林,公私尘事不能侵。

常爱西亭面北林,公私尘事不能侵。

意思:常爱西亭当面北林,公私尘事情不能侵犯。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郡西亭偶咏》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闲适隐逸情趣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西亭北林的静谧环境,表达了对公私尘事的厌倦,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首联“常爱西亭面北林,公私尘事不能侵”,开门见山,点明诗人喜爱西亭北林的环境,这里公私尘事皆不能侵扰,给人一种清静之感。 颔联“共闲作伴无如鹤,与老相宜只有琴”,通过“鹤”与“琴”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鹤为伴,弹琴自娱,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 颈联“莫遣是非分作界,须教吏隐合为心”,诗人认为不应该让是非分明成为界限,而应该将吏治与隐逸合二为一,即身在官场,心向山林。 尾联“可怜此道人皆见,但要修行功用深”,诗人感叹这种隐逸生活方式人人都能看到,但要想真正修行成功,却需要深厚的功力。 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流畅自然,表达了诗人对闲适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厚的修行功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常爱西亭面北林,公私尘事不能侵。
共闲作伴无如鹤,与老相宜只有琴。
莫遣是非分作界,须教吏隐合为心。
可怜此道人皆见,但要修行功用深。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尘事

    读音:chén shì

    繁体字:塵事

    英语:worldly affair

    意思:(尘事,尘事)
    尘俗之事。
      ▶晋·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 北林

    读音:běi lín

    繁体字:北林

    意思:
     1.林名。
      ▶《诗•秦风•晨风》:“鴥彼晨风,郁彼北林。”
      ▶毛传:“北林,林名。”
      ▶三国·魏·曹植《杂诗》之一:“高臺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 公私

    读音:gōng sī

    繁体字:公私

    英语:public and private

    意思:公家和私人。如:公私两利;公私兼顾。

    解释:公家和私人~兼顾ㄧ合营。

  • 林公

    读音:lín gōng

    繁体字:林公

    意思:对晋僧支遁(字道林)的尊称。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长史叹林公:‘寻微之功,不减辅嗣。’”唐·耿湋《题藏公院》诗:“古院林公住,疏篁近井桃。俗年人见少,禅地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