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二月十二日城西送韩玉汝龙图马上作》 归鞭犹恐严城隔,那得行人不念家。

归鞭犹恐严城隔,那得行人不念家。

意思:把鞭子还担心严厉城隔,那可能行人不念家。

出自作者[宋]强至的《二月十二日城西送韩玉汝龙图马上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信马春风踏软沙,晴郊芳意接京华》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表达诗人心情的诗。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视角,同时也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 首联“信马春风踏软沙,晴郊芳意接京华”,诗人骑着马儿,在春风中漫步在柔软的沙地上,晴朗的郊外,花儿盛开,仿佛带着香气与京城相接。这里,“信马”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自由自在,而“春风”、“软沙”等则营造出一种温暖、舒适的氛围。同时,“芳意接京华”也暗示了诗人对京城的向往和留恋。 颔联“绿垂波面官桥柳,红出墙头御苑花”,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绿色的垂柳覆盖在波光粼粼的官桥上,红色的花朵从围墙的顶端探出头来,这是对春天细节的生动刻画。这里,“绿”、“红”等色彩词的使用,使得画面更加鲜明,而“官桥”、“御苑”等则透露出诗人的身份和地位。 颈联“莫问年光侵老境,且拚日醉送生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他并不关心时光的流逝和自己的衰老,而是选择每天醉生梦死,及时行乐。这里,“莫问”、“拚日醉”等词句透露出诗人的豁达和洒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困惑。 尾联“归鞭犹恐严城隔,那得行人不念家”,诗人笔锋一转,从描绘春天的美景转向了对归家的渴望。他担心自己的归家之路会被晚城(可能指晚上的城门)阻隔,他多么希望行人能够思念家乡。这里,“归鞭”的运用,既是对前文的呼应,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表达诗人的情感态度,展现了诗人的生活哲学和对家乡的思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信马春风踏软沙,晴郊芳意接京华。
绿垂波面官桥柳,红出墙头御苑花。
莫问年光侵老境,且拚日醉送生涯。
归鞭犹恐严城隔,那得行人不念家。
作者介绍
强至,字几圣,钱塘(今杭州)人。庆历六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熙宁九年卒,年五十五。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

关键词解释

  • 行人

    读音:xíng rén

    繁体字:行人

    短语:客 游子 客人 行者 旅客 行旅

    英语:pedestrian

    意思:I

     1.出行的人;出征的人。

  • 严城

    引用解释

    戒备森严的城池。 南朝 梁 何逊 《临行公车》诗:“禁门儼犹闭,严城方警夜。” 唐 皇甫冉 《与张諲宿刘八城东庄》诗:“寒芜连古渡,云树近严城。” 清 吴伟业 《石公山》诗:“忽而遇严城,猿猱不能縋。” 郁达夫 《晨进东华门口占》诗:“疏星淡月夜初残,鐘鼓严城欲渡难。”

    读音:yán chéng

  • 得行

    读音:de xíng

    繁体字:得行

    意思:谓德行流播。得,通“德”。
      ▶《庄子•山木》:“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
      ▶郭庆藩集释引郭嵩焘曰:“得,犹德也。
      ▶《集韵》:‘德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