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移狱》 大庾狱中将两日,移来绥署候审室,室长八尺宽四尺,一榻填满剩门隙。

大庾狱中将两日,移来绥署候审室,室长八尺宽四尺,一榻填满剩门隙。

意思:大庾狱中将两天,搬来绥署候研究室,房间长八尺宽四尺,一张床填满剩下门缝。

出自作者[近代]刘伯坚的《移狱》

全文创作背景

刘伯坚的《移狱》创作于1935年,当时他正在赣南地区进行革命斗争。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刘伯坚在率部突围时不幸被俘,被押解转移的过程中,他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描绘了他在押解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中国民族解放的期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大庾狱中将两日,移来绥署候审室,室长八尺宽四尺,一榻填满剩门隙。
五副脚镣响锒铛,匍匐膝行上下床,①狱门咫尺隔万里,②守者持枪长相望。
狱中静寂日如年,囚伴等吃饭两餐,都说欲睡睡不得,白日睡多夜难眠。
檐角瓦雀鸣啁啾,镇日啼跃不肯休,瓦雀生意何盎然,③我为中国作楚囚。
夜来五人共小被,脚镣颠倒声清脆,饥鼠跳梁声啧啧,④门灯如豆生阴翳。
夜雨阵阵过瓦檐,风送计可到梅关,⑤南国春事不须问,万里芳信无由传。
作者介绍 刘伯坚简介
刘伯坚(1895年—1935年),四川平昌人,早年曾就读于成都高等师范学堂(四川大学前身)。1920年赴欧洲勤工俭学;1921年与周恩来等发起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入东方大学学习。应邀在冯玉祥部任国民军第二集团军总政治部副部长,后来再次被派往苏联学习军事,并出席了中共六大;到中央苏区后,任苏区工农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参与领导宁都起义并任红5军团政治部主任,后任中革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3月率部队突围时不幸负伤被捕,21日壮烈牺牲。

2009年刘伯坚被评为“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

关键词解释

  • 候审

    读音:hòu shěn

    繁体字:候審

    短语:候诊

    英语:await trial

    详细释义:等候审问。如:『他被法院传去候审。』

  • 尺一

    读音:chǐ yī

    繁体字:尺一

    意思:
     1.亦称“尺一牍”、“尺一板”。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的诏书为“尺一”。
      ▶《汉书•匈奴传上》:“汉遗单于书,以尺一牍,辞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所以遗物及

  • 门隙

    读音:mén xì

    繁体字:門隙

    英语:a crack between a door and its frame

    意思:(门隙,门隙)
    门缝。
      ▶唐·孟棨《本事诗•情感》:“有女子自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