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王谦仲周子充丈》 事多徵放逐,文欲号穷愁。

事多徵放逐,文欲号穷愁。

意思:事多征放逐,文章想称穷困忧愁。

出自作者[宋]赵蕃的《寄王谦仲周子充丈》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沉郁顿挫之笔,描绘了作者流离他乡时所见的种种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愤懑和无奈。 首联“吴蜀三分地,沅湘合水流”,描绘了作者所处之地为吴蜀三国纷争之地,而沅湘河流经此地,暗示了此地战乱频仍、民生凋敝。这一联奠定了全诗的基调,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 颔联“鱼鰕今岛屿,兰茝旧汀洲”,通过描绘岛屿、汀洲上的鱼鰕、兰茝,暗示了此地荒芜、无人问津的景象。鱼鰕指小鱼小虾,兰茝是香草,但在此处被用来象征无辜受害的人。这一联形象地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同情和感慨。 颈联“逾月雨连昼,莫春风送秋”,进一步描绘了恶劣的自然环境,连续的阴雨和秋风秋雨,使得民生更加艰难。这一联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全诗的悲凉氛围。 随后几联,作者通过描述民生艰难、官府催租、求生无路等场景,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愤懑和无奈。尽管作者试图寻求出路,但困难重重,无处求助,只能自救自怜。 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通过对战后荒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愤懑和无奈。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既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也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吴蜀三分地,沅湘合水流。
鱼鰕今岛屿,兰茝旧汀洲。
逾月雨连昼,莫春风送秋。
湿桑蚕饿死,坏种谷漂浮。
弊屋无乾处,呈嗟几日休。
事多徵放逐,文欲号穷愁。
惧祸初求免,兹行重失谋。
官曹待符檄,食事指衣裘。
淹速空占服,行藏漫倚楼。
生涯纵草草,行路胜悠悠。
弟妹怀天末,梦魂栖浪头。
何当得散号,从此具归舟。
特达非无仗,迍邅自过忧。
禁庭敦宿契,枢府记乡州。
几遇长安使,频蒙礼翰投。
虽狐悬釜煮,且益破囊收。

关键词解释

  • 穷愁

    读音:qióng chóu

    繁体字:窮愁

    英语:dejection caused by poverty and sorrow

    意思:(穷愁,穷愁)
    穷困愁苦。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 放逐

    读音:fàng zhú

    繁体字:放逐

    短语:流 刺配 下放 配 放

    英语:banish

    意思:流放。
      ▶《战国策•魏策一》:“昔者,三苗之居……恃此险也,为政

  • 逐文

    读音:zhú wén

    繁体字:逐文

    意思:谓追求辞藻文采。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后之作者,採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

    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