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古兴》 死者或有知,自亦畏奢淫。

死者或有知,自亦畏奢淫。

意思:死去的人有知觉,自己也很奢侈。

出自作者[宋]李新的《古兴》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生死观和道德伦理的,表达了对过度奢华的葬礼的批评和对朴素、自然的死亡方式的赞赏。 首句“倮葬畏礼法,厚葬索衣衾”直接点明主题,指出过度奢华的葬礼违反了礼法,也让人感到困扰。接下来的诗句则是对葬礼细节的描绘,如“金缕与玉柙,五陵非不深”,描述了华丽的陪葬品和深邃的墓穴,进一步强调了过度奢华的主题。 “万宝埋幽光,苦为群盗寻”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财富的埋没和被盗的过程,进一步强调了过度奢华葬礼的负面影响。 “上古莫封植,弃之中野林。上以饱飞鸟,下从蝼蚁侵。”这几句诗用生动的比喻,将死者比作被抛弃的植物和动物,强调了生命的自然循环和朴素的生死观。 “人情远臭腐,焉知孝子心。”这两句诗表达了对生死观的深刻见解,指出人们往往对死亡持厌恶和恐惧的态度,忽视了孝子对亲人的怀念和哀痛。 最后,“死者或有知,自亦畏奢淫。”这两句诗是对全诗主题的总结,指出即使在死后,人们也会对过度奢华的葬礼感到不安和厌恶。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见解,表达了对生死观和道德伦理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倮葬畏礼法,厚葬索衣衾。
金缕与玉柙,五陵非不深。
万宝埋幽光,苦为群盗寻。
上古莫封植,弃之中野林。
上以饱飞鸟,下从蝼蚁侵。
人情远臭腐,焉知孝子心。
死者或有知,自亦畏奢淫。

关键词解释

  • 有知

    读音:yǒu zhī

    繁体字:有知

    意思:有知觉;有知识。
      ▶《礼记•三年问》:“凡生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
      ▶南朝·梁·范缜《神灭论》:“人之质所以异木质者,以其有知耳。”
      ▶唐·韩愈

  • 死者

    读音:sǐ zhě

    繁体字:死者

    英语:decedent

    详细释义:死去的人。文选?任?P?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顾而言曰:「死者可归,谁与入室?」』唐.杜甫?石壕吏诗:『存者且偷生,死者

  • 奢淫

    读音:shē yín

    繁体字:奢淫

    意思:奢侈淫逸。
      ▶《汉书•哀帝纪》:“制节谨度以防奢淫,为政所先,百王不易之道也。”
      ▶《三国志•魏志•袁术传》:“南阳户口数百万,而术奢淫肆欲,徵敛无度,百姓苦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