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床几减供禽食,禅径寒通照像灯。
意思:在床上几乎减少供动物食用,禅经冷通照像灯。
出自作者[唐]周贺的《寄金陵僧》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个人在闲适自得的状态下,欣赏着周围的环境,享受着斋食和禅灯的宁静氛围,在秋天落叶中寻找诗句,在冬季砚台生冰时临摹书法,最后登临诸山寺,聆听蝉声的美妙。
首句“水石致身闲自得”描绘了一个人置身于水石之间,过着闲适自得的生活。这里的“水石”可能指的是山间的溪流和石头,给人一种清幽、宁静的感觉。而“致身”则表达了这个人安于闲适的生活状态。
“平云竹阁少炎蒸”描绘了周围环境的清幽和平静,竹阁之上几乎没有炎热的气温,给人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
“斋床几减供禽食”描绘了斋食的场景,减少供禽食可能意味着人们不再喂养动物,这可能暗示着这是一个清修的地方。
“禅径寒通照像灯”描绘了禅径的寒冷和照明灯的通透,这可能暗示着这是一个与世隔绝、追求内心平静的地方。
“觅句当秋山落叶”描绘了诗人寻找诗句的场景,秋天山上的落叶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背景。
“临书近腊砚生冰”描绘了冬季临近时砚台生冰的场景,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地方环境的寒冷和清幽。
“行登总到诸山寺”描绘了诗人登山的场景,他总是能够到达山上的各个寺庙,这可能暗示着他的探索精神和对于自然的热爱。
“坐听蝉声满四棱”则描绘了蝉声四溢的场景,这可能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描绘环境的清幽、宁静和诗人的闲适自得,表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平静、与世隔绝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欣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