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此君室》 忽与竹同评,是遇知音不。

忽与竹同评,是遇知音不。

意思:忽然与竹同评,这是遇到知音不。

出自作者[宋]方蒙仲的《此君室》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松梅为友,以竹为知音,表达了一种高雅的志趣和情感。 首句“为嫌太孤高,邂逅松梅友”,诗人似乎是在抱怨自己过于孤高傲世,没有知音可以相伴。然而,恰在此时,他遇到了松梅,这三个植物都是耐寒的植物,象征着坚韧和高洁,成为了他的朋友。这里诗人通过松梅来表达自己对于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向往。 “忽与竹同评,是遇知音不”,诗人忽然发现松梅与竹子有共同的特点和品质,于是他开始与竹子进行评议。这里诗人用竹子作为知音,表达了他对于知音的理解和追求。他认为,真正的知音应该是有共同志趣和品质的人,而松梅与竹子正是这样的知音。 整首诗通过松梅、竹子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知音的理解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此外,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命的热爱,通过松梅、竹子等自然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趣,展现了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孤独和寂寞的独特理解,通过松梅、竹子等元素来表达自己对于孤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通过松梅、竹子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知音的理解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为嫌太孤高,邂逅松梅友。
忽与竹同评,是遇知音不。

关键词解释

  • 知音

    读音:zhī yīn

    繁体字:知音

    短语:至交 忘年交 挚友 好友 契友 密友 莫逆之交

    英语:bosom friend

    意思:
     1.通晓音律。
     

  • 遇知

    引用解释

    受到赏识。 唐 韩愈 《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子之遇知於 卢公 ,真所谓知己者也。” 宋 佛印 《致苏东坡书》:“尝读 退之 《送李愿归盘谷序》, 愿 不遇知於主上者,犹能坐茂树以终日。”

    读音:yù zh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