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秦刑篇》 燕石觅玉质,郑调求韶声。

燕石觅玉质,郑调求韶声。

意思:燕石找玉的质地,郑调求超声。

出自作者[元]杨维桢的《秦刑篇》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秦朝的法律严酷比喻为倒悬之灾,高度赞扬了大汉朝廷废除秦朝酷法,实行仁政,文化宽松的政策。诗中描绘了朝仪的多样性和文化的丰富性,以及如何对待良善的法律制度。 首句“秦刑悖圣教,其律毒如兵”,直接点明秦代的法律制度与儒家圣贤的教诲相违背,其刑罚严酷如同兵器,给人带来极大的威胁。 “大汉解倒悬,文网舒急绳”形象地描绘了大汉朝廷如同解救了人们于倒悬之灾的大善,朝廷的文化宽松政策就如同舒缓的绳索,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朝仪取杂用,千载骂鄙生”中,“朝仪”可以理解为朝廷的礼仪制度,“杂用”和“千载骂鄙生”分别代表了多元化和历史的批判。 “燕石觅玉质,郑调求韶声”两句诗表达了寻找最适合的法律制度的态度,就像寻找玉石一样,需要仔细甄别,同时也需要找到能够被大众接受并喜爱的声音,即合适的法律政策。 最后,“如何良有司,尚欲复秦刑?”这句诗是在询问如何管理优秀的官员,并为什么还想恢复秦代的法律制度。这实际上是对朝廷政策的进一步肯定和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赞美了大汉朝廷的政策,同时也对法律的制定和管理提出了深思熟虑的问题。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秦刑悖圣教,其律毒如兵。
大汉解倒悬,文网舒急绳。
朝仪取杂用,千载骂鄙生。
燕石觅玉质,郑调求韶声。
如何良有司,尚欲复秦刑?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等。他是元朝末年和明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杨维桢自幼聪颖,其父杨宏对他寄予厚望。他的诗歌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常常描写自然风景和人民生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此外,杨维桢还擅长书法和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和花鸟画。他的画作与诗歌一样清新脱俗、自然流畅。

关键词解释

  • 燕石

    读音:yān shí

    繁体字:燕石

    意思:
     1.燕山所产的一种类似玉的石头。
      ▶《山海经•北山经》“北百二十里,曰燕山,多婴石”晋·郭璞注:“言石似玉,有符彩婴带,所谓燕石者。”
      ▶北魏·郦道元《水经

  • 玉质

    读音:yù zhì

    繁体字:玉質

    意思:(玉质,玉质)

     1.形容姿貌肌肤之美。
      ▶汉·张衡《舞赋》:“粉黛施兮玉质粲,珠簪挻兮缁髮乱。”
      ▶晋·王嘉《拾遗记•蜀》:“﹝甘后﹞至十八,玉质柔肌

  • 调求

    读音:diào qiú

    繁体字:調求

    意思:(调求,调求)
    谓徵收赋税。
      ▶晋·葛洪《抱朴子•省烦》:“易从则不烦,用少则费薄。不烦则莅事者无过矣,费薄则调求者无苛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