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鄱阳大云寺一公房》 尽日陪游处,斜阳竹院清。

尽日陪游处,斜阳竹院清。

意思:整天陪交往,斜阳竹院清。

出自作者[唐]顾况的《鄱阳大云寺一公房》

全文赏析

这首诗《尽日陪游处,斜阳竹院清。定中观有漏,言外证无生。色界聊传法,空门不用情。欲知相去近,钟鼓两闻声》是作者在游历一处寺庙时所作,表达了对佛教的虔诚和敬仰。 首联“尽日陪游处,斜阳竹院清”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一同游历寺庙的场景,时间漫长,太阳西斜,竹林庭院清幽宁静,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颔联“定中观有漏,言外证无生”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无常”、“无我”观念的理解和认同。在佛教中,“有漏”指的是世间万物的无常和缺陷,而“无生”则是指超越生死的涅槃境界。作者在定中观察世间万物,看到了它们的无常,也体会到了超越生死的境界。 颈联“色界聊传法,空门不用情”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虔诚和敬仰。“色界”指的是物质世界,作者在此表示愿意在此界传授佛法;“空门”则是指佛教的修行之路,作者表示对此已无甚留恋。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深深敬仰和皈依。 尾联“欲知相去近,钟鼓两闻声”以问答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亲近和领悟。“相去近”表示佛教与世俗世界的距离并不遥远,“钟鼓两闻声”则是指寺庙的钟声和鼓声,作者通过这些声音领悟到了佛教的真谛。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虔诚和敬仰,通过对寺庙环境的描绘,以及对佛教观念的理解和领悟,展现了作者对超越生死、追求涅槃境界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尽日陪游处,斜阳竹院清。
定中观有漏,言外证无生。
色界聊传法,空门不用情。
欲知相去近,钟鼓两闻声。
作者介绍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关键词解释

  • 斜阳

    读音:xié yáng

    繁体字:斜陽

    短语:残阳

    英语:setting sun

    意思:(斜阳,斜阳)
    傍晚西斜的太阳。
      ▶唐·赵嘏《东望》诗:“斜阳映阁山当寺

  • 尽日

    读音:jìn rì

    繁体字:儘日

    英语:whole day; all day; all day long

    意思:(尽日,尽日)
    终日,整天。
      ▶明·陈子龙《南乡子》词:“尽日对红颜,画

  • 陪游

    读音:péi yóu

    繁体字:陪游

    意思:谓侍从天子巡游。
       ▶北周庾信《咏春近余雪应诏》:“陪游愧幷作,空见奉恩深。”
       ▶《周书•艺术传·姚最》:“最以陪游积岁,恩顾过隆,乃录宪功绩为传,送上史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