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碑苔蚀字,鄅稻日翻芒。
意思:秦碑苔蚀字,鄅国稻日翻芒。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送王校理守琅琊》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阔达的出行图景,诗中的主人公带领千骑东出金门,向着故乡的方向前进。全诗充满了对家乡和国家的深深眷恋,同时也展示了主人公的豪迈气概和威严。
首句“金门倦鸣玉,千骑出东方”中,“金门”指京城,“鸣玉”是贵族出行的礼仪,“千骑”则描绘了出行的壮观场面,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地位和威严。
“封略依沧海,枌榆近故乡”描绘了行进的路线,沿着沧海,靠近故乡。“依”和“近”两字用得极妙,既表现了地理位置的关系,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秦碑苔蚀字,鄅稻日翻芒”则是描绘了路途中的景象,秦代的碑文已经被苔藓侵蚀,稻田在日光下翻滚着芒刺。这两句诗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生活的气息。
最后“国吏遥应识,当年丞相郎”两句,表现了主人公的威严和地位,也暗示了他对国家、对家乡的深深情感。
全诗节奏明快,语言生动,画面感强,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