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望夫石》 千古遗恨深,终不见车軏。

千古遗恨深,终不见车軏。

意思:千古遗恨深,始终不见车销。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望夫石》

全文赏析

这首诗《征骨化为尘,柔肌化为石》以一种深情的、哀伤的笔调,描绘了一种悲壮而凄美的场景,展现了人类生命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 首联“征骨化为尘,柔肌化为石”,直接切入主题,揭示了生命的消逝和转化。这一转变是如此之快,以至于人们甚至无法察觉,只能从残留的痕迹中感受到曾经的鲜活和存在。 “高山共苍苍,临水望脉脉”这两句描绘了生命的终结并非完全消失,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高山依旧苍翠,临水而望,仿佛还能看到曾经的生灵留下的印记。这是一种深深的哀思和怀念,是对生命无常的无奈接受。 “青云卷为发,缺月低照额”,这两句以形象生动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生命的转变。青云变成了发丝,月缺但低垂的月光依旧照在生前的额头上,似乎在默默守护着这片曾经的生命之地。 “千古遗恨深,终不见车軏”,最后两句表达了深深的遗憾和哀痛。千古以来,留下的遗憾深深,但再也看不到曾经的车辆(车軏),意味着再也回不到过去,生命无法重来。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一种深沉而悲壮的笔调,描绘了生命的消逝和转变,表达了人类对生命无常的无奈和哀痛。它提醒我们珍惜每一个现在,因为生命的每一刻都是宝贵的。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征骨化为尘,柔肌化为石。
高山共苍苍,临水望脉脉。
青云卷为发,缺月低照额。
千古遗恨深,终不见车軏。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遗恨

    读音:yí hèn

    繁体字:遺恨

    短语:憾事 憾 恨事

    英语:grudge

    意思:(遗恨,遗恨)

     1.到死还感到悔恨。
      ▶《后汉书•王常传》:

  • 千古

    读音:qiān gǔ

    繁体字:千古

    英语:eternal

    意思:
     1.久远的年代。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睢水四》:“追芳昔娱,神游千古,故亦一时之盛事。”
      ▶唐·李白

  • 不见

    读音:bú jiàn

    繁体字:不見

    短语:掉 丢失 不翼而飞 遗失 丢 散失 丢掉 少

    英语:not see

    意思:(不见,不见)

     1.看不到。

  • 车軏

    读音:chē yuè

    繁体字:車軏

    意思:(车軏,车軏)
    车辕前端与横木相接连的关键。亦指车辕。
      ▶《楚辞•王逸<九思•逢尤>》:“车軏折兮马虺穨,憃怅立兮涕滂沱。”
      ▶洪兴祖补注:“《语》云:小车无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