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于阗钟歌送灵彻上人归越(钟在越灵嘉寺,从》 有时清秋日正中,繁霜满地天无风。

有时清秋日正中,繁霜满地天无风。

意思:有时清秋日正中,繁霜满天地没有风。

出自作者[唐]窦庠的《于阗钟歌送灵彻上人归越(钟在越灵嘉寺,从》

全文创作背景

《于阗钟歌送灵彻上人归越》是唐代诗人窦庠的一首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送别灵彻上人回归越地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感慨和对钟声的赞美。其中,“于阗钟”是指从西域于阗国传来的钟声,这在当时是非常珍贵和稀有的,因此诗人在诗中特别提到了它。 从创作背景来看,这首诗可能是在唐代盛世时期创作的,当时国内外交流频繁,各种文化交融,使得诗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诗歌创作也更加丰富多元。此外,窦庠本人也是一个热爱旅游和交友的诗人,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友情和离别的思念。 综上所述,《于阗钟歌送灵彻上人归越》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盛世的文化氛围、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是窦庠对友情、离别和自然感悟的表达。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海中有国倾神功,烹金化成九乳钟。
精气激射声冲瀜,护持海底诸鱼龙。
声有感,神无方,连天云水无津梁。
不知飞在灵嘉寺,一国之人皆若狂。
东南之美天下传,环文万象无雕镌。
有灵飞动不敢悬,锁在危楼五百年。
有时清秋日正中,繁霜满地天无风。
一声洞彻八音尽,万籁悄然星汉空。
徒言凡质千钧重,一夫之力能振动。
大鸣小鸣须在君,不击不考终不闻。
高僧访古稽山曲,终日当之言不足。
手提文锋百炼成,恐刜此钟无一声。
作者介绍 刘伯坚简介
唐朝人,曾任登州刺史。窦叔向之子,家中还有四位兄弟:窦常、窦牟、窦群、窦巩,窦氏一老五小俱以诗驰声当代,且与同时名仕常衮、包佶、元稹、白居易、韩愈、韩皋、房孺复、韦夏卿、武元衡、裴度、令狐楚等过从友善,多有酬唱,著有《窦氏联珠集》。《全唐诗》收有其诗作二十一首。

关键词解释

  • 无风

    读音:wú fēng

    繁体字:無風

    意思:(无风,无风)

     1.没有风。
      ▶唐·韩愈《南山诗》:“无风自飘簸,融液煦柔茂。”
     
     2.草名。薇衔的别名。
      ▶明·李时珍《本草纲

  • 繁霜

    读音:fán shuāng

    繁体字:繁霜

    意思:
     1.浓霜。
      ▶《诗•小雅•正月》:“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汉·张衡《定情歌》:“大火流兮草虫鸣,繁霜降兮草木零。”
      ▶唐·戴叔伦《关山

  • 清秋

    读音:qīng qiū

    繁体字:清秋

    意思:明凈爽朗的秋天。
      ▶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唐·杜甫《宿府》诗:“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清·吴谦牧

  • 有时

    读音:yǒu shí

    繁体字:有時

    短语:奇迹 有时候 偶发

    英语:sometimes

    意思:(有时,有时)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