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僧昙秀锺山杂咏二十首后》 断取锺山擎石掌,那知不下净名床。

断取锺山擎石掌,那知不下净名床。

意思:截取昆仑山举石掌,那知不下净名床。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题僧昙秀锺山杂咏二十首后》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浓郁诗意的诗歌,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下面我们将从明珠、烟霞、草木、石掌、净名床等元素入手,对这首诗进行深入的赏析。 首句“明珠出袖四百琲”描绘了明珠闪耀的景象,明珠自袖中取出,宛如繁星般璀璨。“四百琲”形容明珠数量之多,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豪迈的气度。这一描绘既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又富有诗意的美感。 次句“坐有烟霞草木香”则表现了诗人坐禅时的景象,周围环绕着烟霞,弥漫着草木的清香。这里的烟霞和草木香,营造出一种静谧、和谐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宇宙的和谐。 第三句“断取锺山擎石掌”中的“断取”和“擎”两个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掌控。而“锺山”和“石掌”则以具体的自然景象,强化了诗人的豪迈气概和壮志豪情。 结句“那知不下净名床”中的“那知”表达了诗人的超然态度,而“不下净名床”则展现了诗人坐禅入定的境界。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对禅定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内心世界。通过对明珠、烟霞、草木、石掌、净名床等元素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生活和内心的深沉思考和感悟,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明珠出袖四百琲,坐有烟霞草木香。
断取锺山擎石掌,那知不下净名床。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不下

    (1).不少于。 汉 晁错 《论贵粟疏》:“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自用兵已来,已经二年,前后所奏杀获,计不下一二万人。” 杨朔 《乱人坑》:“八年来,单单这个乱人坑埋的死人不下六千。”
    (2).不亚于;不次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释道·萨王二真君之始》:“此二宫者,俱在京师兑隅,雄丽轩敞,不下宫掖。” 刘光弟 《美酒行》:“云今东省
  • 断取

    读音:duàn qǔ

    繁体字:斷取

    意思:(断取,断取)
    截取。
      ▶宋·王安石《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颇疑道人三昧力,异域山川能断取。”
      ▶宋·范成大《次韵袁起岩常熟道中三绝句》之三:“使君横槊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