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书怀简孙何丁谓》 三入承明已七年,自惭踪迹久妨贤。

三入承明已七年,自惭踪迹久妨贤。

意思:三人承明已七年,自惭愧跟踪长期妨碍贤才。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书怀简孙何丁谓》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名为《郡舍南有园畦杂树聊以永日》。这首诗的主题是作者对自己在朝为官多年,如今渴望回归田园生活的感慨。 首联“三入承明已七年,自惭踪迹久妨贤”,表达了作者在朝廷为官七年的心情。承明,是汉代侍臣值宿直宿之处,这里代指朝廷。作者自惭自己的踪迹妨碍了贤人的出仕,表达了他对朝廷的忠诚和对贤人的敬仰。 颔联“吾子几时归凤阁,病夫方欲买渔船”是作者对朝廷的期盼,他希望朝廷能够早日恢复清明,自己也可以早日回归田园,过上悠然自得的渔夫生活。 颈联“季路旨甘知已矣,潘安毛鬓更皤然”中,作者以历史人物季路和潘安自比,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季路和潘安都是历史上有名的贤人,作者以此自比,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尾联“举人自代何由得,归去东皋种黍田”是作者对自己无法为朝廷尽力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表达了作者对朝堂和田园生活的深深向往和感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忠诚于朝廷、敬仰贤人、热爱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诗人形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三入承明已七年,自惭踪迹久妨贤。
吾子几时归凤阁,病夫方欲买渔船。
季路旨甘知已矣,潘安毛鬓更皤然。
举人自代何由得,归去东臯种黍田。
作者介绍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关键词解释

  • 承明

    读音:chéng míng

    繁体字:承明

    意思:
     1.古代天子左右路寝称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后,故称。
      ▶汉·刘向《说苑•修文》:“守文之君之寝曰左右之路寝,谓之承明何?曰:承乎明堂之后者也。”
     

  • 自惭

    读音:zì cán

    繁体字:自慚

    意思:(自惭,自惭)
    自己感到惭愧。
      ▶唐·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唐·白居易《初罢中书舍人》诗:“自惭拙宦叨清贯,还有痴心怕

  • 踪迹

    解释

    踪迹 zōngjì

    [trace;track;footprint;vestige] 行动所留下可觉察的形迹

    不留踪迹

    诡踪迹。——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 妨贤

    读音:fáng xián

    繁体字:妨賢

    意思:(妨贤,妨贤)
    谓阻碍贤者登进。
      ▶《汉书•王尊传》:“各自底厉,助太守为治。其不中用,趣自避退,毋久妨贤。”
      ▶唐·司空图《重阳独登上方》诗:“退居还有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