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十六夜待月海上》 当年太白曾观此,宁肯呼为白玉盘。

当年太白曾观此,宁肯呼为白玉盘。

意思:当时金星曾看过这,能否称为白玉盘。

出自作者[宋]李洪的《十六夜待月海上》

全文赏析

这首诗《月到中秋已壮观,更看飞出海边滩》是一首对中秋之月进行赞美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月亮在中秋之夜的壮丽景象,以及月亮在海边的独特景色,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之情。 首联“月到中秋已壮观,更看飞出海边滩。”诗人以“壮观”一词来形容中秋之月,可见其对月亮的描绘充满了敬畏和赞美之情。而“飞出海边滩”的描绘,更是给人一种月亮从海面上升起的感觉,进一步增强了诗人的赞美之情。 颔联“光连贝阙鲸鲵骇,冷射蓬壶屭赑寒。”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月亮的光芒照射在海底神庙(贝阙)上,使得海洋生物为之惊骇;同时,月亮的冷光又照射在神话中的仙岛(蓬壶)上,使得仙岛上的神兽为之感到寒冷。这两句诗将月亮的神秘、壮丽和冷艳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万顷银涛俱皎洁,一轮金魄尚团栾。”诗人用“银涛俱皎洁”来形容月光照耀下的大海,给人一种银白色的海洋波涛都变得明亮洁净的感觉;而“一轮金魄尚团栾”则描绘了月亮的圆润和明亮。这两句诗将月亮和大海的美丽融为一体,进一步增强了诗人的赞美之情。 尾联“当年太白曾观此,宁肯呼为白玉盘。”诗人以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为比,暗示自己也欣赏月亮之美,不愿将其称为白玉盘。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喜爱,也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中秋之月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喻和引用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月到中秋已壮观,更看飞出海边滩。
光连贝阙鲸鲵骇,冷射蓬壶屭赑寒。
万顷银涛俱皎洁,一轮金魄尚团栾。
当年太白曾观此,宁肯呼为白玉盘。

关键词解释

  • 太白

    读音:tài bái

    繁体字:太白

    英语:tai pai

    意思:
     1.星名,即金星。又名启明、长庚。
      ▶《史记•天官书》:“察日行以处位太白。”
      ▶司马贞索隐:“太白晨出

  • 白玉盘

    (1).白瓷盆的美称。 唐 李白 《白胡桃》诗:“红罗袖里分明见,白玉盘中看却无。” 唐 杜甫 《种莴苣》诗:“登於白玉盘,藉以如霞綺。”
    (2).喻指圆月。 唐 李白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清 吴伟业 《中秋看月有感》诗:“晚悟盈亏理,愁君白玉盘。”

    读音:bái

  • 白玉

    读音:bái yù

    繁体字:白玉

    意思:
     1.白色的玉。亦指白璧。
      ▶《礼记•月令》:“﹝孟秋之月﹞衣白衣,服白玉。”
      ▶《楚辞•九歌•湘夫人》:“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晋书•

  • 当年

    读音:dāng nián

    繁体字:噹年

    英语:then

    意思:(当年,当年)
    I

     1.壮年。指身强力壮的时期。
       ▶《墨子•非乐上》:“将必使当年,因其耳目之聪明,

  • 玉盘

    读音:yù pán

    繁体字:玉盤

    英语:jade plate

    意思:(玉盘,玉盘)

     1.玉制的盘子。亦为盘的美称。
      ▶汉·张衡《四愁诗》之二:“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