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首尾吟》 莺传信处音声切,燕诉冤时言语低。

莺传信处音声切,燕诉冤时言语低。

意思:莺传信在声音切,燕申诉冤枉时言语低。

出自作者[宋]邵雍的《首尾吟》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诗,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尧夫非是爱吟诗”,直接点明主题,表明诗人并非出于爱好而写诗,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第二句“诗是尧夫春尽时”,则说明了诗人在春天结束时有所感慨,以诗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春天常常象征着生命的开始和希望的萌生,而春尽则暗示着生命的流逝和希望的落空。 接下来的两句“有意落花犹去住,无情流水任东西”,通过对落花和流水的描绘,进一步展示了生命的无常和无法掌控。落花有意,却仍无法抵挡凋零的命运;流水无情,却自由自在地奔向远方。 然后,“莺传信处音声切,燕诉冤时言语低”,诗人通过莺和燕的形象,表现了生活中的欢乐和苦难。莺歌声切,传达着春天的信息,而燕子低声诉说,仿佛诉说着生活中的冤屈。 最后两句“似此误人事多少,尧夫百是爱吟诗”,总结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感慨。生活中的种种误会和挫折,让诗人感到痛苦和无奈,因此他选择了以诗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慨。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语言生动而形象,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春尽时。
有意落花犹去住,无情流水任东西。
莺传信处音声切,燕诉冤时言语低。
似此误人事多少,尧夫百是爱吟诗。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关键词解释

  • 传信

    读音:chuán xìn

    繁体字:傳信

    英语:deliver a letter

    意思:(传信,传信)
    I

     1.谓把确信的事实传告于人。
       ▶《谷梁传•桓公五年》:“

  • 音声

    引用解释

    1.乐音;音乐。《周礼·地官·鼓人》:“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余少好音声,长而玩之。” 唐 韩愈 《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公不好音声,不大为居宅,於诸帅中独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阳士人》:“音声靡靡,风度狎褻。”

    2.泛指声音。《列子·杨朱》:“夫耳之

  • 诉冤

    读音:sù yuān

    繁体字:訴冤

    短语:叫苦 哭诉 诉苦

    英语:complain of injustice; vent one\'s grievances

    意思:(诉冤,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