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失恩先左降,三年随例未量移。
意思:一旦失去恩宠先降,三年随例未量移。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自题》
全文赏析
功名宿昔人多许,宠辱斯须自不知。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作者以自身经历为题材,抒发了对人生荣辱得失的感慨。首两句“功名宿昔人多许,宠辱斯须自不知。”直接点明了对功名荣辱的看法:自古以来,人们常常对功名有所期望,然而,宠辱这种短暂的荣辱却常常让人难以自持。“宿昔”二字,意即往昔、过去,与“斯须”相对,说明时间的短暂。
“一旦失恩先左降,三年随例未量移。”三、四句写自己遭遇。诗人曾受到皇帝的恩宠,但一旦失宠被降职左降,三年了,仍没有得到量移(指被降职的人请求皇帝移往相近的职务)。诗人对这种遭遇感到愤懑不平。
“马头觅角生何日?石火敲光住几时?”五、六句写自己求得解脱的愿望与苦闷。诗人希望自己能重新获得皇帝的恩宠,但这种愿望何时能实现呢?即使能重新获得恩宠,又能维持多久呢?石火,即燧石,击之有火,用以比喻光阴、时间。诗人感叹自己的一生就像燧石敲出的火花一样,转瞬即逝。
最后两句“前事是身俱若此,空门不去欲何之?”诗人对前途感到绝望,既不愿消极地躲入空门,也不愿积极奋发向上,只觉得茫然不知所措。
全诗语言质朴而凝重,情感深沉而复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荣辱得失的感慨,以及对前途的迷茫和无奈。诗中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在的苦闷,还有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整首诗充满了人生的哲理和思考,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优秀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