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出都呈十五叔父》 忍志动心天相我,莫惭关吏辱陈余。

忍志动心天相我,莫惭关吏辱陈余。

意思:忍受志动心天相我,没有惭愧关吏羞辱陈余。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出都呈十五叔父》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苦难的诗人形象,他驾驭着瘦弱的马,在红尘中挣扎,形容憔悴。诗人以此来表达自己在人生旅途中的艰辛和困顿。 首联“凌兢瘦马不堪驱,塞眼红尘暗九衢。”描绘了一幅瘦马艰难行走的场景,同时也折射出诗人自己的生活困境和心境。 颔联“太学虀盐聊乐只,故园桃李且归欤。”诗人以太学的清苦生活与故园的繁花似锦作对比,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颈联“上书北阙三年困,种豆南山一半芜。”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困境,他向北阙上书,但三年都未得到回应,生活困苦,连种豆的南山也荒芜了一半。 尾联“忍志动心天相我,莫惭关吏辱陈余。”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信念,尽管生活困苦,但他仍然忍辱负重,相信天道酬勤,不会因为被关吏羞辱而感到惭愧。 整首诗情感真挚,描绘细腻,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在困苦中的坚韧和信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凌兢瘦马不堪驱,塞眼红尘暗九衢。
太学虀盐聊乐只,故园桃李且归欤。
上书北阙三年困,种豆南山一半芜。
忍志动心天相我,莫惭关吏辱陈余。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忍志

    读音:rěn zhì

    繁体字:忍誌

    意思:犹屈意。
      ▶宋·晁补之《<旧唐书>杂论•李密传赞》:“使密能忍志事唐,唐亦能终容之否乎?”

    解释:1.犹屈意。

  • 动心

    读音:dòng xīn

    繁体字:動心

    短语:触景生情

    英语:one\'s mind disturbed

    意思:(动心,动心)
    谓思想、感情引起波动。
      ▶《孟子

  • 天相

    读音:tiān xiàng

    繁体字:天相

    意思:上天佑助。
      ▶《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自古道:吉人自有天相。”
      ▶罗正纬《滦州革命纪实初稿》:“天相中国,斩彼清祚。”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