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打虎儿行》 予时在署识儿面,披发跳掷真儿嬉。

予时在署识儿面,披发跳掷真儿嬉。

意思:我当时在署认识儿脸,披发跳跃真儿嬉。

出自作者[清]毛奇龄的《打虎儿行》

全文创作背景

《打虎儿行》是清朝文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一个打虎的故事密切相关。在故事中,一个年幼的孩子勇敢地打死了一只老虎,为民除害。这样的英勇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毛奇龄,于是他写下了这首《打虎儿行》来赞美这个孩子的英勇和壮烈。 通过这首诗,毛奇龄旨在歌颂勇敢、正义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表达对年幼一代的期望和鼓励。他希望借此激发更多的人们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恶势力,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力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打虎儿,乃在汴梁之禹州,禹州城外朱家楼。
小儿十一随父耕,深林有虎斑毛成。
飗飗黑风吹草根,乘风攫人谁敢撄?
小儿不识虎,疑是狐与狸。
见虎衔父肢,咆哮草际风来吹。
儿啼向风不得父,把杙打虎截虎路。
三尺童子五尺杙,凭空击去着虎臆。
虎惊顾儿舍父逸,深林风草皆无色。
禹州太守呼小儿,予之以帛饱以糜。
予时在署识儿面,披发跳掷真儿嬉。
问儿打虎虎何似?
举手张牙作虎势。
假虎隐幔恐小儿,小儿惊避力不支。
当时见虎得无怖,此事我亦昧其故。
<
作者介绍 毛奇龄简介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弟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杭州)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

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关键词解释

  • 儿嬉

    读音:ér xī

    繁体字:兒嬉

    意思:(儿嬉,儿嬉)
    犹儿戏。
      ▶宋·苏轼《蜡梅一首赠赵景贶》诗:“天工变化谁得知,我亦儿嬉作小诗。”
      ▶宋·陆游《自咏》:“作箇生涯君勿笑,拄天勋业亦儿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