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李公恕赴阙》 尽坏屏障通内外,仍呼骑遭为马曹。

尽坏屏障通内外,仍呼骑遭为马曹。

意思:全部拆毁屏障内外联系,仍叫骑兵遭遇是马曹。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送李公恕赴阙》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借对某人的赞美,表达自己想要施展才华、有所作为的愿望。诗中描绘了某人的形象,刀如切玉,壮志凌云,但却不被重用,感到苦闷。然而,作者认为他眉宇之间有黄气,预示着将会有机会施展才华。 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某人的形象和志向,表达了作者的敬仰之情。接着,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过去浪费时间的悔恨,以及对未来有所作为的渴望。诗的后半部分则表达了作者愿意归隐山林、远离尘嚣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某人的感激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生动,通过比喻、对比等手法,使描写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同时,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历史事件,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激昂,表达了作者对才华横溢之人的赞美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激情和渴望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自我价值和人生追求的坚定信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君才有如切玉刀,见之凛凛寒生毛。
愿随壮士斩蛟蜃,不愿腰间缠锦绦。
用违其才志不展,坐与胥吏同疲劳。
忽然眉上有黄气,吾君渐欲收英髦。
立谈左右俱动色,一语径破千言牢。
我顷分符在东武,脱略万事惟嬉遨。
尽坏屏障通内外,仍呼骑遭为马曹。
君为使者见不问,反更对饮持双螯。
酒酣箕坐语惊众,杂以嘲讽穷诗骚。
世上小儿多忌讳,独能容我真贤豪。
为我买田临汶水,逝将归去诛蓬蒿。
安能终老尘土下,俯仰随人如桔槔。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马曹

    引用解释

    1.管马的官署。多用以指闲散的官职或卑微的小官。《晋书·王徽之传》:“ 徽之 字 子猷 。性卓犖不羈……又为车骑 桓冲 骑兵参军, 冲 问:‘卿署何曹?’对曰:‘似是马曹。’” 宋 苏轼 《谢曹子方惠新茶》诗:“数奇不得封龙额,禄仕何妨有马曹。” 元 马祖常 《次韵进士宋显夫海岸春行》:“ 曲江 别有新承宴,笑我官曹似马曹。” 清 赵

  • 屏障

    读音:píng zhàng

    繁体字:屏障

    短语:遮羞布 烟幕弹

    英语:protective screen

    意思:I

     1.亦作“屏鄣”。屏风。
       

  • 内外

    读音:nèi wài

    繁体字:內外

    英语:inside and outside

    意思:(内外,内外)

     1.内部和外部;里面和外面。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