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初秋寓直三首》 幽阁焚香万虑凝,下帘胎息过禅僧。

幽阁焚香万虑凝,下帘胎息过禅僧。

意思:幽阁焚香思绪凝结,下帘胎息过禅僧。

出自作者[唐]郑畋的《初秋寓直三首》

全文赏析

《初秋寓直三首》是唐代诗人郑畋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三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第一首诗描述了秋天到来时,白天逐渐变短,夜晚逐渐变长。诗人用“露冷蝉声咽”来描绘秋天的凉爽,用“江空水落痕”来表现秋天的萧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第二首诗描述了秋天到来时,树叶开始变黄,落叶纷纷。诗人用“雨渍岚侵藓晕青”来描绘秋天的湿润,用“石渠蛩响暗浪溟”来表现秋天的幽静。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秋天的留恋之情。 第三首诗描述了秋天到来时,天空湛蓝,白云飘荡。诗人用“天高风袅袅”来描绘秋天的高远,用“云淡楚江清”来表现秋天的清澈。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总之,《初秋寓直三首》这首诗通过对初秋时节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晓星独挂结麟楼,三殿风高药树秋。
玉笛数声飘不住,问人依约在东头。
宿鸟翩翩落照微,石台楼阁锁重扉。
步廊无限金羁响,应是诸司扈从归。
幽阁焚香万虑凝,下帘胎息过禅僧。
玉堂分照无人后,消尽金盆一碗冰。
作者介绍
郑畋(tián)(825年-883年),字台文,荥阳人,唐朝宰相、诗人,桂管观察使郑亚之子。

郑畋出身于荥阳郑氏,考中进士后在藩镇幕府为官。咸通五年(864年),郑畋进入朝廷,累官至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后因错被贬为梧州刺史。

唐僖宗即位后,郑畋被召回朝中担任兵部侍郎。乾符四年(877年),郑畋任门下侍郎、集贤殿大学士,成为宰相。乾符六年(879年),郑畋在招安黄巢之事上与卢携发生争执,被罢免相位,贬为太子宾客。

广明元年(880年),郑畋出任凤翔陇右节度使。长安失陷后,郑畋在龙尾坡大破黄巢军,并传檄四方,号召藩镇合讨黄巢。中和元年(881年),部将李昌言兵变,郑畋被迫离开凤翔。

中和二年(882年),郑畋被召到成都,担任司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管军务。中和三年(883年),郑畋被田令孜排挤出朝改任检校司徒、太子太保。同年郑畋之子郑凝绩将其接往陇州居住。不久郑畋在陇州病逝。郑畋死后,赠太尉、太傅,谥号文昭。

关键词解释

  • 焚香

    读音:fén xiāng

    繁体字:焚香

    英语:cense

    意思:
     1.点燃檀香等香料。
      ▶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属车酾酒,复道焚香。”
      ▶宋·王谠《唐语林

  • 幽阁

    读音:yōu gé

    繁体字:幽閣

    造句:

  • 万虑

    读音:wàn lǜ

    繁体字:萬慮

    意思:(万虑,万虑)

     1.反覆思考。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魏文下诏,辞义多伟,至于‘作威作福’,其万虑之一蔽乎!”
     
     2.思绪万端

  • 禅僧

    读音:chán sēng

    繁体字:禪僧

    意思:(禅僧,禅僧)
    和尚。
      ▶《宋书•夷蛮传•婆黎国》:“时斗场寺多禅僧,京师为之语曰:‘斗场禅师窟,东安谈义林。’”宋·苏轼《次韵颖叔观灯》:“安西老守是禅僧,到处应燃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