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范宪东叔帅潼川四首》 逢人九顿首,遇事三折肱。

逢人九顿首,遇事三折肱。

意思:逢人九叩首,遇到事情三折肱。

出自作者[宋]陈傅良的《送范宪东叔帅潼川四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诗中描绘了一位老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首句“逢人九顿首,遇事三折肱”,表达了老人对人际交往的态度,他对待他人谦恭有礼,九次点头示意,表现出他的尊重和友好。在处理事情时,他能够反复思考,三番四次地尝试,表现出他的谨慎和深思熟虑。 “虽知少为狂,正复老可憎”,表达了老人对自己年轻时的狂妄自大的反思,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年老带来的困扰的无奈。尽管他知道年轻时的轻狂是令人讨厌的,但年老却让他感到困扰。 “吾今有储粟,吾昔有短檠”,描述了老人现在的生活状态,他拥有充足的粮食储备,同时也保留着过去的读书工具——短檠。短檠是一种灯架,是古人读书时常用的照明工具。这里表达了老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读书的热爱。 “鲁论训何如,周易读未曾”,表明老人仍然保持着读书的习惯,他关心《鲁论》的训导,但从未停止阅读《周易》。这表现出他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 最后,“言归又言归,儿女唤不譍”则描绘了老人即将离开时的场景,儿女们呼唤他,但他已经决定离开。这表现出他对家庭的深深眷恋,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孤独。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表达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对家庭的眷恋以及对年老的无奈和孤独。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逢人九顿首,遇事三折肱。
虽知少为狂,正复老可憎。
吾今有储粟,吾昔有短檠。
鲁论训何如,周易读未曾。
言归又言归,儿女唤不譍。

关键词解释

  • 三折肱

    引用解释

    1.喻屡遭挫折。 宋 张侃 《岁时书事》诗:“年来三折肱,逢人漫称好。”

    2.古有“三折肱为良医”之语,因以“三折肱”指代良医。 宋 黄庭坚 《寄黄几复》诗:“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读音:sān zhé gōng

  • 顿首

    读音:dùn shǒu

    繁体字:頓首

    短语:叩头 厥 拜 叩 跪拜 磕头

    英语:obeisance

    意思:(顿首,顿首)

     1.磕头。旧时礼节之一。以

  • 遇事

    解释

    遇事 yùshì

    [when anything crops] 碰上变化或情况

    遇事多想再做

    引用解释

    1.指诸侯间相会的事。《战国策·魏策一》:“三国之相,不信

  • 折肱

    读音:shé gōng

    繁体字:折肱

    意思:
     1.喻久经磨练而富有经验。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医经折肱,方能察人病理。”参见“三折肱”。
     
     2.犹折节。
      ▶唐·韩愈《送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