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戏题湖上》 竹竿袅袅波无(白波)际,不知何者吞吾钩?

竹竿袅袅波无(白波)际,不知何者吞吾钩?

意思:竹竿袅袅水波没有(白波)时,不知道是什么的吞我钩?

出自作者[唐]常建的《戏题湖上》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湖上渔夫生活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湖上生活的观察和理解。 首句“湖上老人作矶(岛)头,湖里桃花水却流”,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湖上老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老人选择在湖中孤岛之上生活,这不仅需要勇气和决心,更需要适应环境的能力。桃花水在湖中流动,与老人的生活形成对比,象征着生活的无常和变化。 第二句“竹竿袅袅波无(白波)际”,诗人描绘了老人垂钓的场景,竹竿在湖面上轻轻摇曳,波光粼粼,与前一句的孤岛形成对比,进一步描绘出老人的孤独和坚韧。 第三句“不知何者吞吾钩”,诗人以疑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老人捕鱼技巧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老人生活的思考。老人是否能够捕到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畏艰难,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湖上老人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老人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生活的无常和变化的思考,引人深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坚韧不拔精神和对生活无常的思考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湖上老人作矶(岛)头,湖里桃花水却流。
竹竿袅袅波无(白波)际,不知何者吞吾钩?
作者介绍 汤显祖简介
常建,籍贯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后游历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天宝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

关键词解释

  • 白波

    读音:bái bō

    繁体字:白波

    意思:
     1.白色波浪。
      ▶《庄子•外物》:“白波若山,海水震荡。”
      ▶唐·杜甫《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白波吹粉壁,青嶂插雕梁。”
      ▶唐·郑谷

  • 何者

    读音:hé zhě

    繁体字:何者

    意思:
     1.为什么。用于设问。
      ▶《公羊传•桓公二年》:“然则为取可以为其有乎?曰:否。何者?若楚王之妻媦,无时焉可也。”
      ▶何休注:“何者,将设事类之辞。”

  • 竹竿

    读音:zhú gān

    繁体字:竹竿

    英语:bamboo pole; bamboo

    意思:
     1.砍下来的削去枝叶的竹子。
      ▶《诗•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

  • 袅袅

    解释

    袅袅 niǎoniǎo

    (1) [curling upwards]∶形容烟气缭绕升腾

    袅袅浮航金画龙。——温庭筠《台城晓朝曲》

    青烟袅袅

    (2) [waving in the wind]∶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