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写真自赞五首》 唤那个作鲁直,若要斩截一句,藏头白海头黑。

唤那个作鲁直,若要斩截一句,藏头白海头黑。

意思:叫那个作鲁直,如果要斩杀一句,藏头白海头黑。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写真自赞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道是鲁直亦得,道不是鲁直亦得。是与不是,且置勿道。唤那个作鲁直,若要斩截一句,藏头白海头黑。似僧有发,似俗无尘。作梦中梦,见身外身。》,它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象征意义的诗。 首先,这首诗的开头就引人入胜,通过“道是鲁直亦得,道不是鲁直亦得”这样的表述,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深邃的思考空间。这里的“鲁直”可以理解为诗人自身,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人生哲理或象征。诗人通过“道是”和“道不是”的矛盾表述,表达出一种对人生、对自我认知的深度思考。 接着,“唤那个作鲁直”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诗人似乎在询问:我是谁?我是否只是我表象所展示的那个人?还是我内在更深层次的那个自我? “若要斩截一句,藏头白海头黑。”这句诗富有深意,它似乎在表达一种对语言和认知的反思。语言是有限的,而世界是无限的。我们试图用语言去描述和理解世界,但往往只能触及表面,无法深入本质。这句诗也暗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就像黑白交织的色彩一样,无法简单地用是非黑白来界定。 “似僧有发,似俗无尘。”这句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既有僧人的淡泊和清净,又有世俗的活力和热情。这是一种矛盾而又和谐的境界,体现了人生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作梦中梦,见身外身。”这句诗描绘了一种深度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认知的境界。这里,“身外身”可能象征着另一个自我,一个更深层次的自我,一个超越了肉体和表象的自我。这种自我认知就像在梦中见到另一个梦中的自己一样,既虚幻又真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富有哲理和象征的表述,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人生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以及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它鼓励我们超越表象,深入探索自我,理解人生的矛盾和复杂性。同时,它也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和谐统一的境界,激励我们在生活中保持热情和活力,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道是鲁直亦得,道不是鲁直亦得。
是与不是,且置勿道。
唤那个作鲁直,若要斩截一句,藏头白海头黑。
似僧有发,似俗无尘。
作梦中梦,见身外身。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白海

    读音:bái hǎi

    词语解释

    ⒈  北冰洋的边缘海。深入俄罗斯西北部内陆,北通巴伦支海。面积9万平方千米。结冰期长约六个月。产格陵兰海豹。

    国语辞典

    白海[ bái hǎi ]

  • 鲁直

    读音:lǔ zhí

    繁体字:魯直

    英语:stupid and frank

    详细释义:1.鲁钝憨直。如:『他天性善良鲁直,好打抱不平。』
    2.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字。见『黄庭坚』条。<

  • 斩截

    引用解释

    1.坚定不移貌;干脆利落貌。《朱子语类》卷六九:“只是见得这箇道理合当恁地,便只斩截恁地做将去否?” 明 李贽 《四书评·论语·颜渊》:“‘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斩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三回:“他説得这么斩截,我才答应了他。” 叶圣陶 《平常的故事》:“他叫 仁地 到里边来坐一坐,再也料不到他回答得那么斩截。”<

  • 头黑

    读音:tóu hēi

    繁体字:頭黑

    意思:(头黑,头黑)
    谓年老而头髮仍黑。指长寿。
      ▶宋·范成大《送赵从善少卿将漕淮东》诗:“古来将相多头黑,此去功名尚鬓青。”
      ▶明·李贽《豫约•感慨平生》:“最上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